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传统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气候设计历史经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研究对象第12-13页
        1.3.2 研究范围第13-14页
    1.4 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1 国际上对小气候的研究综述第14页
        1.4.2 我国对小气候的研究综述第14-15页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5-17页
    1.6 研究框架第17-18页
2 颐和园的营建及其园林构景第18-40页
    2.1 相地选址第18-23页
        2.1.1 明末西山下的空间景象第18-20页
        2.1.2 建园时期的周边环境第20-22页
        2.1.3 清漪园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第22-23页
    2.2 颐和园的园林空间及其营建第23-36页
        2.2.1 园林格局与山水构景第23-25页
        2.2.2 园林要素与园林造景第25-35页
        2.2.3 园林实体要素量化构成第35-36页
    2.3 颐和园的功能分区第36-37页
    2.4 颐和园的历史功能和历史活动第37-38页
        2.4.1 历史功能第37页
        2.4.2 园内历史活动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 北京的气候特征第40-56页
    3.1 气候与气候设计第40-45页
        3.1.1 气候与尺度第40-41页
        3.1.2 大气候、中气候和小气候第41-43页
        3.1.3 气象要素第43-44页
        3.1.4 气候设计第44-45页
    3.2 北京的气候特征第45-50页
        3.2.1 我国建筑气候区划第45-46页
        3.2.2 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第46-47页
        3.2.3 北京的大气候特征第47-50页
    3.3 气候舒适度与理想小气候第50-53页
        3.3.1 北京各季节的气候舒适度第50-51页
        3.3.2 北京的气候舒适指标第51-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6页
4 颐和园园林空间与气候设计第56-84页
    4.1 颐和园的规划布局对大气候适应与利用第56-60页
        4.1.1 选址、山水格局与气候设计第56-57页
        4.1.2 功能布局与气候设计第57-58页
        4.1.3 建筑布局、朝向与气候设计第58-59页
        4.1.4 园林要素的总体布局与气候设计第59-60页
    4.2 颐和园的园林要素对小气候调节与改善第60-76页
        4.2.1 万寿山对气候要素的利用和改善第60-67页
        4.2.2 昆明湖、后溪河对园内小气候的改善第67-69页
        4.2.3 园内植被对小气候的改善第69-74页
        4.2.4 土、石对园内小气候的改善第74-76页
    4.3 园中园微气候的调节与改善第76-82页
        4.3.1 谐趣园的微气候设计第76-78页
        4.3.2 画中游的微气候设计第78-80页
        4.3.3 苏州街的微气候设计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4页
5 颐和园气候设计的空间模式探讨第84-92页
    5.1 颐和园夏季小气候营造的空间模式第84-86页
        5.1.1 遮阳模式——减少太阳辐射第84-85页
        5.1.2 导风模式——增加自然通风第85-86页
        5.1.3 降温增湿模式——降低气温与提高空气湿度第86页
    5.2 颐和园冬季小气候营造的空间模式第86-89页
        5.2.1 纳阳模式——增加日照时间第87页
        5.2.2 挡风模式——阻挡南下寒风第87-88页
        5.2.3 保温模式——减少热量损失第88页
        5.2.4 增湿模式——提高空气湿度第88-89页
    5.3 颐和园小气候空间模式的时空适应性第89-92页
        5.3.1 因时制宜——适应北京四季的气候特点第89页
        5.3.2 因地制宜——适应寒冷地区的地域特点第89-92页
6 总结第92-98页
    6.1 基于大气候特征的园林气候设计第93-95页
        6.1.1 适应与利用第93-94页
        6.1.2 调节与改善第94-95页
    6.2 对寒冷地区园林气候设计的启示第95-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附录-Ⅰ读研期间研究成果第103-104页
附录-Ⅱ图表录第104-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研究--以陕西省文物古建筑为例
下一篇: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北部新区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