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水鸟越冬生态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1.1 种群数量与分布 | 第13-14页 |
1.1.2 集群 | 第14-15页 |
1.1.3 栖息地利用与选择 | 第15-16页 |
1.1.4 食性 | 第16-17页 |
1.1.5 行为 | 第17-18页 |
1.1.6 其他 | 第18页 |
1.2 中华秋沙鸭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1.2.1 中华秋沙鸭繁殖生态 | 第19页 |
1.2.2 中华秋沙鸭越冬生态 | 第19-2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2-27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23页 |
2.2 土壤植被 | 第23-24页 |
2.3 调查区域 | 第24-27页 |
2.3.1 修河流域 | 第24页 |
2.3.2 抚河流域 | 第24-25页 |
2.3.3 信江流域 | 第25页 |
2.3.4 饶河流域 | 第25-27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3.1 种群数量及分布 | 第27页 |
3.1.1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3.1.2 数据分析 | 第27页 |
3.2 集群 | 第27-28页 |
3.2.1 集群类型 | 第27-28页 |
3.2.2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3.3 栖息地选择 | 第28-29页 |
3.3.1 样方设置 | 第28页 |
3.3.2 生境因子测量 | 第28-29页 |
3.3.3 数据分析 | 第29页 |
3.4 越冬行为 | 第29-31页 |
3.4.1 行为定义 | 第29-30页 |
3.4.2 调查方法 | 第30页 |
3.4.3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3.5 日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 | 第31-32页 |
3.5.1 调查方法 | 第31页 |
3.5.2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3.6 栖息河道及两侧鸟类多样性 | 第32-33页 |
3.6.1 调查方法 | 第32页 |
3.6.2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第4章 研究结果 | 第33-58页 |
4.1 越冬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及分布 | 第33-34页 |
4.1.1 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动态 | 第33页 |
4.1.2 中华秋沙鸭最大数量变化 | 第33-34页 |
4.2 越冬中华秋沙鸭集群与性比 | 第34-38页 |
4.2.1 中华秋沙鸭的集群类型 | 第34-35页 |
4.2.2 中华秋沙鸭的集群大小 | 第35-36页 |
4.2.3 中华秋沙鸭集群的时间变异 | 第36-37页 |
4.2.4 中华秋沙鸭的性比 | 第37-38页 |
4.3 越冬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 | 第38-42页 |
4.3.1 中华秋沙鸭栖息环境 | 第38-39页 |
4.3.2 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4.3.3 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生境因子差异性 | 第40-42页 |
4.4 越冬中华秋沙鸭行为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 | 第42-49页 |
4.4.1 中华秋沙鸭各行为时间分配 | 第42-43页 |
4.4.2 中华秋沙鸭的活动日节律 | 第43-44页 |
4.4.3 性别对越冬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3.1 越冬雌雄中华秋沙鸭行为的时间分配 | 第44-45页 |
4.4.3.2 雄性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 | 第45-46页 |
4.4.3.3 雌性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 | 第46-47页 |
4.4.4 温度对越冬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4.1 温度对越冬中华秋沙鸭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 第47页 |
4.4.4.2 >10 ℃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 | 第47-48页 |
4.4.4.3 <10 ℃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 | 第48-49页 |
4.5 越冬中华秋沙鸭日移动距离与日活动范围 | 第49-51页 |
4.5.1 日移动距离与日活动范围 | 第49-50页 |
4.5.2 各时段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 | 第50-51页 |
4.6 中华秋沙鸭栖息河道及两侧鸟类多样性 | 第51-58页 |
4.6.1 鸟类物种组成 | 第51-57页 |
4.6.2 鸟类区系组成 | 第57-5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8-68页 |
5.1 中华秋沙鸭的种群数量与分布 | 第58-59页 |
5.2 中华秋沙鸭的集群特征 | 第59-61页 |
5.2.1 集群类型 | 第59-60页 |
5.2.2 集群大小 | 第60页 |
5.2.3 性比 | 第60-61页 |
5.3 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 | 第61-62页 |
5.3.1 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环境 | 第61页 |
5.3.2 中华秋沙鸭栖息地选择特征 | 第61-62页 |
5.3.3 四大水系比较 | 第62页 |
5.4 越冬中华秋沙鸭行为 | 第62-65页 |
5.4.1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及其差异 | 第62-63页 |
5.4.2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日活动节律 | 第63页 |
5.4.3 性别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4 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 | 第64-65页 |
5.5 中华秋沙鸭日移动距离和活动范围 | 第65-66页 |
5.6 中华秋沙鸭栖息河道及两侧鸟类多样性 | 第66-68页 |
5.6.1 鸟类物种组成 | 第66页 |
5.6.2 鸟类区系组成 | 第66-68页 |
第6章 越冬中华秋沙鸭的致危因素与保护对策 | 第68-70页 |
第7章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