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尺寸的车身尺寸质量监控
附件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来源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1.3.1 汽车质量研究在国内外的现状 | 第15-17页 |
1.3.2 尺寸控制在国内外的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1.3.3 功能尺寸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1.3.4 三坐标测量在整车企业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0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整车功能尺寸系统的建立 | 第21-40页 |
2.1 整车尺寸系统概述 | 第21-26页 |
2.1.1 尺寸链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整车尺寸控制要求 | 第22-24页 |
2.1.3 白车身及零件尺寸控制要求 | 第24-26页 |
2.2 整车尺寸开发验证流程、目的和意义 | 第26-36页 |
2.2.1 整车尺寸开发验证流程 | 第26-27页 |
2.2.2 整车尺寸开发验证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36页 |
2.3 整车功能尺寸的建立 | 第36-40页 |
2.3.1 功能尺寸的定义 | 第36-37页 |
2.3.2 功能尺寸的设计原理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功能尺寸的监控与尺寸质量的提升 | 第40-56页 |
3.1 量产整车尺寸质量控制方法 | 第40-44页 |
3.1.1 量产整车尺寸质量监控方法 | 第40-42页 |
3.1.2 量产白车身尺寸质量监控方法 | 第42-43页 |
3.1.3 量产整车零部件尺寸质量监控方法 | 第43-44页 |
3.2 功能尺寸监控方案 | 第44-50页 |
3.2.1 功能尺寸公差制定原则 | 第44-49页 |
3.2.2 功能尺寸数据报警方法 | 第49-50页 |
3.3 基于功能尺寸的质量改进 | 第50-56页 |
3.3.1 尺寸问题分析流程及工具 | 第50-52页 |
3.3.2 基于功能尺寸进行尺寸问题分析方法 | 第52-56页 |
第四章 功能尺寸监控实际应用 | 第56-73页 |
4.1 对现有车型进行功能尺寸定义 | 第56-59页 |
4.1.1 高关注匹配区域的选取 | 第56-57页 |
4.1.2 高关注尺寸配合点的选取 | 第57-59页 |
4.1.3 功能尺寸控制表建立 | 第59页 |
4.2 功能尺寸与实车匹配数据的对比与跟踪 | 第59-65页 |
4.2.1 功能尺寸与整车匹配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4.2.2 单点尺寸与整车匹配相关性分析 | 第62-63页 |
4.2.3 相关性对比和结论 | 第63-65页 |
4.3 功能尺寸的拓展运用 | 第65-67页 |
4.3.1 一类点的概念 | 第65-66页 |
4.3.2 一类点的应用 | 第66-67页 |
4.4 功能尺寸监控报警流程建立 | 第67-73页 |
4.4.1 CMM 尺寸控制流程 | 第67-69页 |
4.4.2 报警流程建立 | 第69-71页 |
4.4.3 Vision 的应用 | 第71-7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总结 | 第73页 |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