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气体浓度检测的吸收光谱技术概述 | 第10-11页 |
1.3 光腔衰荡谱技术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光腔衰荡谱技术概述 | 第11页 |
1.3.2 CRDS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CRDS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CRDS技术基本原理 | 第15-29页 |
2.1 光谱学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2.1.1 光子的选择吸收特性 | 第15-16页 |
2.1.2 Lambert-Beer定律 | 第16页 |
2.2 光学谐振腔腔稳定条件 | 第16-18页 |
2.3 谐振腔的模式理论 | 第18-22页 |
2.3.1 腔内驻波条件 | 第18-19页 |
2.3.2 光学谐振腔的纵模特征 | 第19-20页 |
2.3.3 光学谐振腔的横模特征 | 第20-21页 |
2.3.4 光学谐振腔损耗 | 第21-22页 |
2.4 CRDS技术基本原理 | 第22-27页 |
2.4.1 CRDS技术测量原理 | 第23-25页 |
2.4.2 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简介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CRDS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 第29-43页 |
3.1 CRDS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2 光学谐振腔的建立 | 第30-35页 |
3.2.1 谐振腔腔镜选型 | 第30-33页 |
3.2.2 谐振腔结构设计 | 第33-35页 |
3.3 激光器的选取及其静态特性 | 第35-40页 |
3.3.1 激光器的选型 | 第35-37页 |
3.3.2 激光器的静态特性 | 第37-39页 |
3.3.3 激光器线宽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CRDS系统其他设备简介 | 第40-42页 |
3.4.1 光电探测器 | 第40-41页 |
3.4.2 微型光纤准直器 | 第41页 |
3.4.3 气体控制系统 | 第41-42页 |
3.4.4 数据采集与激光器控制系统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谐振腔的光学特性 | 第43-55页 |
4.1 光学谐振腔的耦合与透射特性 | 第43-47页 |
4.1.1 频率匹配方式 | 第43-44页 |
4.1.2 系统光路调整 | 第44-46页 |
4.1.3 大范围扫描信号 | 第46-47页 |
4.2 激光器扫描频率对透射信号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空腔衰荡时间及腔镜反射率的标定 | 第49-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CRDS技术的CO_2浓度检测 | 第55-69页 |
5.1 CO_2气体特性 | 第55-56页 |
5.1.1 气体特性简介 | 第55页 |
5.1.2 HITRAN数据库CO_2吸收谱线 | 第55-56页 |
5.2 CO_2吸收光谱测量 | 第56-59页 |
5.3 最佳扫描频率的确定 | 第59-61页 |
5.4 基于快速扫描CRDS技术的CO_2气体浓度测量 | 第61-65页 |
5.4.1 CO_2气体浓度标定实验 | 第61-63页 |
5.4.2 实验数据处理 | 第63-65页 |
5.5 系统验证与优化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