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根皮苷降解通路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符号说明第4-9页
中文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3页
    1.1 酚酸类物质参与化感自毒的研究现状第12-18页
        1.1.1 酚酸类物质的产生及释放途径第12-13页
        1.1.2 酚酸类物质化感自毒作用机制第13-15页
            1.1.2.1 酚酸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第13-14页
            1.1.2.2 酚酸类物质影响植物的生理功能第14-15页
        1.1.3 微生物降解酚酸类物质的机理第15-17页
        1.1.4 苹果主要的化感自毒物质根皮苷第17-18页
    1.2 β-葡萄糖苷酶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1 β-葡萄糖苷酶的分类第18-19页
        1.2.2 β-葡萄糖苷酶的理化性质第19页
        1.2.3 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机制第19页
        1.2.4 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第19-20页
        1.2.5 黄酮糖苷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微生物中克隆基因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45页
    2.1 供试材料第23-29页
        2.1.1 供试菌种与载体第23页
        2.1.2 培养基第23页
        2.1.3 酶及生化药品第23-24页
        2.1.4 试剂配方及配制方法第24-27页
        2.1.5 实验仪器设备第27-28页
        2.1.6 实验设计引物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45页
        2.2.1 AMCC100102降解根皮苷的降解通路推测第29-30页
            2.2.1.1 高效液相法检测根皮苷降解产物第29-30页
            2.2.1.2 食树脂新鞘氨醇菌降解根皮苷的降解通路推测第30页
        2.2.2 转座子插入法筛选根皮苷降解缺陷株第30-32页
            2.2.2.1 AMCC100102抗生素谱的测定第30页
            2.2.2.2 AMCC100102对培养基凝固剂碳源利用的测定第30-31页
            2.2.2.3 三亲本接合筛选插入子第31页
            2.2.2.4 插入子中转座子序列的验证第31-32页
            2.2.2.5 根皮苷降解缺陷株的筛选第32页
        2.2.3 AMCC100102基因组框架图测序第32-34页
            2.2.3.1 CTAB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第32-33页
            2.2.3.2 基因组框架图测序第33-34页
            2.2.3.3 候选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析第34页
        2.2.4 利用不同碳源培养寻找表达差异的基因第34-37页
            2.2.4.1 AMCC100102分别以葡萄糖和根皮苷为唯一碳源培养第34-35页
            2.2.4.2 AMCC100102总RNA的提取第35页
            2.2.4.3 AMCC100102总cDNA的合成第35页
            2.2.4.4 RT-PCR检测候选基因利用不同碳源培养的表达差异第35-37页
        2.2.5 bdg5和bdg6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构建第37-41页
            2.2.5.1 DNA目的片段的扩增第37-38页
            2.2.5.2 DNA目的片段平末端加腺苷酸反应第38页
            2.2.5.3 DNA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第38页
            2.2.5.4 酶切反应第38-39页
            2.2.5.5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提取第39页
            2.2.5.6 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的制备第39-40页
            2.2.5.7 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的制备第40页
            2.2.5.8 大肠杆菌细胞的转化第40-41页
        2.2.6 目的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页
        2.2.7 目的基因的原核诱导及表达第41-45页
            2.2.7.1 诱导的最佳IPTG浓度选择第41-42页
            2.2.7.2 诱导的最佳温度选择第42页
            2.2.7.3 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第42-43页
            2.2.7.4 融合蛋白的His标签镍柱纯化第43页
            2.2.7.5 薄层色谱法检测酶的作用产物第43-4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5-70页
    3.1 AMCC100102降解根皮苷产物测定及降解通路推测第45-48页
        3.1.1 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法定性第45-48页
    3.2 转座子插入法筛选根皮苷降解缺陷株第48-51页
        3.2.1 AMCC100102抗生素谱的测定第48-49页
        3.2.2 AMCC100102对培养基凝固剂碳源利用的测定第49页
        3.2.3 三亲本接合筛选插入子及插入子中转座子序列的验证第49-51页
    3.3 AMCC100102基因组框架图测序第51-54页
        3.3.1 AMCC100102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结果第51-52页
        3.3.2 基因组框架图结题报告及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析第52-54页
    3.4 利用不同碳源寻找差异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第54-56页
        3.4.1 RT-PCR引物特异性检测结果第54-55页
        3.4.2 RT-PCR检测候选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第55-56页
    3.5 bdg5和bdg6基因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6-62页
        3.5.1 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第56页
        3.5.2 基因片段连接克隆及序列测序第56-58页
        3.5.3 表达载体构建第58-59页
        3.5.4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62页
            3.5.4.1 BDG5和BDG6的物理性质预测第59页
            3.5.4.2 BDG5和BDG6的二级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第59-60页
            3.5.4.3 BDG5和BDG6的三级结构分析第60页
            3.5.4.4 BDG5和BDG6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和疏水性分析第60-62页
    3.6 bdg5和bdg6的原核诱导及表达第62-70页
        3.6.1 原核诱导菌种的选择第62页
        3.6.2 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第62-65页
        3.6.3 融合蛋白的纯化结果第65-67页
        3.6.4 融合蛋白的活性检测第67-70页
4 讨论第70-72页
5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粘类芽孢杆菌SC2菌株msmR1的转录调控作用
下一篇:番茄多酚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瞬时表达功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