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写词列表 | 第14-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2.1 SCMA码本设计 | 第21-23页 |
1.2.2 SCMA检测技术 | 第23-25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SCMA基本原理 | 第27-49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SCMA概述 | 第27-33页 |
2.2.1 正交多址接入 | 第27-30页 |
2.2.2 低密度签名系统 | 第30-31页 |
2.2.3 SCMA系统 | 第31-33页 |
2.3 SCMA系统模型 | 第33-39页 |
2.3.1 上行链路 | 第33-34页 |
2.3.2 下行链路 | 第34-35页 |
2.3.3 性能优势 | 第35-39页 |
2.4 检测技术 | 第39-47页 |
2.4.1 最大后验检测 | 第39-41页 |
2.4.2 MPA检测 | 第41-44页 |
2.4.3 仿真结果 | 第44页 |
2.4.4 复杂度分析 | 第44-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三章 上行链路SCMA码本设计算法研究 | 第49-75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相干检测时的码本设计 | 第49-64页 |
3.2.1 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3.2.2 传统的码本设计 | 第50-51页 |
3.2.3 两种母星座图设计算法 | 第51-55页 |
3.2.4 次优设计算法 | 第55-61页 |
3.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3.3 非相干检测时的码本设计 | 第64-73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64-66页 |
3.3.2 非相干检测 | 第66-70页 |
3.3.3 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3.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1-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下行链路低复杂度检测算法研究 | 第75-97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下行链路系统模型 | 第75-76页 |
4.3 球形译码MPA算法 | 第76-80页 |
4.4 区域限定MPA检测 | 第80-84页 |
4.4.1 AWGN信道下的RR-MPA检测 | 第80-83页 |
4.4.2 衰落信道下的RR-MPA检测 | 第83-84页 |
4.5 Log-MPA改进算法 | 第84-88页 |
4.6 RRL-MPA检测器 | 第88页 |
4.7 仿真结果 | 第88-96页 |
4.7.1 AWGN信道下的性能 | 第90-92页 |
4.7.2 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性能 | 第92-93页 |
4.7.3 收敛性能 | 第93-95页 |
4.7.4 复杂度分析 | 第95-9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五章 上行链路多天线SCMA系统低复杂度检测算法研究 | 第97-117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97-98页 |
5.3 超定信道下的资源块选择检测算法 | 第98-107页 |
5.3.1 MMSE-MPA检测算法 | 第99-101页 |
5.3.2 JGA-MPA检测算法 | 第101-102页 |
5.3.3 资源块选择准则 | 第102-104页 |
5.3.4 RSB-MPA算法 | 第104页 |
5.3.5 复杂度分析 | 第104-105页 |
5.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7页 |
5.4 欠定信道下的自适应边选择算法 | 第107-115页 |
5.4.1 单天线系统下的边选择算法 | 第107-109页 |
5.4.2 多天线系统下的边选择算法 | 第109-110页 |
5.4.3 自适应边选择算法 | 第110-112页 |
5.4.4 复杂度分析 | 第112-113页 |
5.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113-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