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43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中的人眼像差问题第18-22页
        1.2.1 视觉诱发电位概述第18-20页
        1.2.2 人眼像差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第20-22页
    1.3 人眼像差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现状第22-38页
        1.3.1 人眼屈光不正对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第22-30页
        1.3.2 自适应光学在视觉研究中的研究现状第30-34页
        1.3.3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觉研究中的研究现状第34-38页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38-39页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9-43页
第2章 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的仿真分析研究第43-61页
    2.1 人眼视觉系统第43-48页
        2.1.1 人眼屈光系统第44-45页
        2.1.2 视网膜第45-46页
        2.1.3 视路第46-47页
        2.1.4 视觉诱发电位第47-48页
    2.2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技术第48-52页
        2.2.1 测量参数第48-49页
        2.2.2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提取技术第49-51页
        2.2.3 刺激图形与视觉诱发电位测量之间的同步方式第51-52页
    2.3 同步精度对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的影响第52-59页
        2.3.1 同步信号随机偏差对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第54-56页
        2.3.2 不同背景噪声对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第56-59页
    2.4 视功能评价指标第59-61页
第3章 人眼像差对视网膜图像质量影响的仿真研究第61-75页
    3.1 视网膜图像质量的评估方法第61-67页
        3.1.1 瞳孔共轭面评价方法第63-64页
        3.1.2 成像共轭面评价方法第64-67页
    3.2 人眼像差对视网膜图像质量影响的仿真分析第67-73页
        3.2.1 成像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和相干传递函数第68-69页
        3.2.2 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第69-70页
        3.2.3 评价视网膜像质的数值计算方法第70-73页
    3.3 小结第73-75页
第4章 自适应光学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研制第75-107页
    4.1 自适应光学子系统第75-80页
        4.1.1 波前探测和校正第77-79页
        4.1.2 选择校正像差项第79-80页
        4.1.3 叠加像差项第80页
    4.2 自适应光学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第80-87页
        4.2.1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子系统第81-83页
        4.2.2 视觉刺激第83-85页
        4.2.3 刺激同步设备第85-87页
    4.3 瞳孔定位跟踪第87-96页
        4.3.1 人眼跟踪子系统第88-90页
        4.3.2 阈值分割第90-92页
        4.3.3 提取及定位瞳孔中心第92-95页
        4.3.4 人眼主动跟踪第95-96页
    4.4 自适应光学及视觉诱发电位软件系统第96-98页
    4.5 系统性能测试第98-105页
        4.5.1 自适应光学像差调控性能第99-102页
        4.5.2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第102-105页
    4.6 小结第105-107页
第5章 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刺激参数研究第107-123页
    5.1 窗口形状对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第107-112页
        5.1.1 窗口形状对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幅度的影响第110-111页
        5.1.2 窗口形状对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影响第111-112页
    5.2 视场大小对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第112-116页
        5.2.1 幅度与视场大小的关系曲线第113-115页
        5.2.2 潜伏期与视场大小的关系曲线第115-116页
    5.3 15°和2°视场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的比较第116-120页
    5.4 小结第120-123页
第6章 人眼像差对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研究第123-136页
    6.1 引言第123-124页
    6.2 人眼高阶像差对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第124-130页
    6.3 选择校正前2、3、4和7阶像差对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第130-134页
    6.4 小结第134-136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36-139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36页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36-137页
    7.3 论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工作展望第137-139页
参考文献第139-150页
致谢第150-15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CMA码本设计与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双目视觉的空间非合作目标姿态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