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非轮轨系机车,磁浮、气浮动车论文

轨道激励对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动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磁浮列车工程化历程第11-16页
        1.2.1 国外磁浮列车工程化历程第11-15页
        1.2.2 国内磁浮列车工程化历程第15-16页
    1.3 磁浮列车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外电磁悬浮式磁浮列车研究现状第17页
        1.3.2 国内电磁悬浮式磁浮列车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的工作及贡献第18-20页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19页
        1.4.2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9-20页
第2章 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架技术方案第20-27页
    2.1 悬浮架组成结构第20-23页
        2.1.1 悬浮电磁铁第21-22页
        2.1.2 直线感应牵引电机第22页
        2.1.3 制动装置第22-23页
        2.1.4 二系悬挂装置第23页
    2.2 悬浮架结构技术特征第23-26页
        2.2.1 空气弹簧中置第24页
        2.2.2 加长直线电机第24-25页
        2.2.3 单套抗侧滚梁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悬浮控制系统建模第27-35页
    3.1 悬浮控制系统第27-29页
        3.1.1 基本原理第27-28页
        3.1.2 设计目标第28-29页
    3.2 悬浮控制系统模型第29-31页
    3.3 反馈控制调节第31-33页
        3.3.1 位置-速度-加速度反馈第31-32页
        3.3.2 状态观测器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4章 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单悬浮架模型第35-48页
    4.1 单悬浮架车-轨耦合振动试验台第35-36页
    4.2 车-轨耦合振动试验第36-39页
        4.2.1 试验对象与环境第36-38页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4.3 SIMULINK模型建立第39-41页
    4.4 时域分析第41-45页
        4.4.3 间隙反馈系数第42-43页
        4.4.4 速度反馈系数第43-44页
        4.4.5 加速度反馈系数第44-45页
    4.5 频域分析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5章 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学仿真分析第48-68页
    5.1 轨道激励第48-49页
        5.1.1 中低速磁浮交通轨道第48-49页
        5.1.2 轨道不平顺第49页
    5.2 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动力学建模第49-54页
        5.2.1 建立模型第49-50页
        5.2.2 评价指标第50-52页
        5.2.3 计算轨道设置第52-54页
    5.3 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第54-66页
        5.3.1 直线段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第54-57页
        5.3.2 直线段轨道周期激励第57-61页
        5.3.3 R150m曲线段第61-63页
        5.3.4 R300m曲线段第63-64页
        5.3.5 R600m曲线段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总结及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下一篇:160km/h动力集中动车组运行安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