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现代民法上个人信息权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现代民法个人信息权概述第12-17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权的内涵第12-13页
  一、个人信息权定义第12页
  二、个人信息权的内容第12-13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属性第13-17页
  一、个人信息权的主体第13-16页
  二、个人信息权的客体第16页
  三、个人信息权的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个人信息权保护对象的界定第17-25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第17-19页
  一、个人信息的不同称谓第17页
  二、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17-19页
  三、个人信息是我国相关立法的基础概念第19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第19-21页
  一、概括型定义第19-20页
  二、概括列举混合型定义第20-21页
  三、识别型定义第21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的分类第21-25页
  一、直接个人信息和间接个人信息第21-22页
  二、敏感个人信息和琐细个人信息第22页
  三、电脑处理个人信息与手工处理个人信息第22-23页
  四、公开个人信息和隐秘个人信息第23页
  五、属人的个人信息和属事的个人信息第23-24页
  六、客观个人信息和主观个人信息第24-25页
第三章 个人信息权的权利表现形式第25-34页
 第一节 国外立法模式第25页
  一、欧盟模式第25页
  二、美国模式第25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权分类阐析第25-32页
  一、本人的权利第25-26页
  二、要求他人的权利第26-32页
  三、延伸的权利第32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权行使的限制第32-34页
  一、限制个人信息权行使的事由第32-33页
  二、限制个人信息权行使的要件第33-34页
第四章 个人信息权侵权的民法救济第34-43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特点第34页
  一、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定义第34页
  二、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特点第34页
 第二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第34-35页
  一、主观归责原则第35页
  二、客观归责原则第35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第35-38页
  一、损害事实第35-36页
  二、存在违法行为第36页
  三、行为人的过错第36-37页
  四、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第37-38页
 第四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第38-39页
  一、阻却违法性事由概述第38页
  二、阻却违法性事由相关规定第38-39页
 第五节 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形式第39-43页
  一、个人信息侵权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第39-40页
  二、个人信息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第40-43页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几点思考第43-47页
 第一节 我国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现状第43-44页
  一、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总体情况第43-44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的不足第44页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和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4-45页
  一、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第44-45页
  二、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的选择第45页
 第三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若干思考第45-47页
  一、我国在个人信息立法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第45-46页
  二、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有机体系第46-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注释第48-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商务合同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下一篇:论C2C交易中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的法律责任--以淘宝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