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4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特色 | 第19-20页 |
2 相关理念 | 第20-24页 |
2.1 SNS相关概念 | 第20页 |
2.2 社交网络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2.3 高校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的模式 | 第21-24页 |
3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现状调查 | 第24-43页 |
3.1 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调查 | 第24-26页 |
3.1.1 Facebook的应用 | 第24-25页 |
3.1.2 Twitter的应用 | 第25-26页 |
3.1.3 MySpace的应用 | 第26页 |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调查 | 第26-40页 |
3.2.1 微博的应用 | 第26-29页 |
3.2.2 微信的应用 | 第29-36页 |
3.2.3 豆瓣的应用 | 第36-40页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3.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3.3.2 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交网络服务分析 | 第41-43页 |
4 安徽三所高校图书馆利用社交网络调查分析 | 第43-50页 |
4.1 安徽大学图书馆调查分析 | 第43-45页 |
4.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调查分析 | 第45-47页 |
4.3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调查分析 | 第47-50页 |
5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0-53页 |
5.1 社交网络服务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管理 | 第50-51页 |
5.2 社交网络存在局限性,网络服务不连续 | 第51页 |
5.3 缺乏与用户的交互,互动服务明显不足 | 第51-52页 |
5.4 服务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 第52页 |
5.5 用户信息安全没有保障 | 第52-53页 |
6 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社交网络的对策研究 | 第53-58页 |
6.1 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建立管理制度 | 第53-54页 |
6.2 选取合适的社交网络平台,加强服务的宣传 | 第54页 |
6.3 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增加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 第54-55页 |
6.4 创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内容 | 第55-57页 |
6.5 加强网络安全维护,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 | 第57-58页 |
7 结语 | 第58-60页 |
7.1 总结 | 第58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58-59页 |
7.3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