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2-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5页 |
2.2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 第15-16页 |
2.3 安徽省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 第16-17页 |
2.4 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安徽中考物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内容分析 | 第19-27页 |
3.1 安徽中考物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知识点分析 | 第19-23页 |
3.2 安徽中考物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知识点分布频次的统计 | 第23-27页 |
第四章 安徽中考物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题型分析 | 第27-39页 |
4.1 推导题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4.1.1 推导P=Fv | 第28页 |
4.1.2 牛顿第三定律与二力平衡的运用 | 第28页 |
4.1.3 W_总=W_(有用)+W_(额外) | 第28-29页 |
4.1.4 1?R=1/R_1+1/R_2 | 第29页 |
4.1.5 阿基米德原理证明 | 第29页 |
4.2 计算题统计分析 | 第29-39页 |
4.2.1 力学综合题 | 第29-32页 |
4.2.2 电学综合题 | 第32-35页 |
4.2.3 能量的转移与转化题 | 第35-37页 |
4.2.4 光学数学物理结合题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安徽中考物理计算与推导题考查特点分析 | 第39-43页 |
5.1 初高中衔接考查特点分析 | 第39-40页 |
5.2 数理结合考查特点分析 | 第40-43页 |
第六章 计算与推导题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 第43-51页 |
6.1 计算与推导题教学现状 | 第43-44页 |
6.2 计算与推导题教学策略 | 第44-5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