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阈下的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 | 第16-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社区治理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一、社区与社区治理 | 第19-20页 |
二、网格化管理 | 第20页 |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及特征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一、善治理论 | 第21-22页 |
二、协同学 | 第22-23页 |
三、协同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协同治理理论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契合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厦门市社区治理的沿革及其网格化管理现状 | 第27-41页 |
第一节 厦门市社区发展及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 第27-29页 |
一、厦门市社区发展的近况 | 第27-28页 |
二、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推行 | 第29-41页 |
一、社区协同治理主体的构成 | 第30-33页 |
二、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 | 第33-37页 |
三、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 第37-41页 |
第三章 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51页 |
第一节 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的问题 | 第41-45页 |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流程不合理 | 第41页 |
二、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 第41-43页 |
三、社区网格化的治理效率较低 | 第43-44页 |
四、工作人员分身乏术 | 第44页 |
五、行政负担沉重、机构膨胀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中问题产生原因 | 第45-51页 |
一、治理机制尚未理顺 | 第45-46页 |
二、社区治理理念相对滞后 | 第46-47页 |
三、政府培育多元主体参与力度不足 | 第47-48页 |
四、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限 | 第48-49页 |
五、行政化倾向严重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完善厦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议 | 第51-61页 |
第一节 整合社区治理功能,优化治理结构 | 第51-53页 |
一、优化治理结构,规范政府行为 | 第51-52页 |
二、明确部门责任,重塑社区治理理念 | 第52页 |
三、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法治化 | 第52-53页 |
第二节 鼓励多方协同参与,共同治理 | 第53-55页 |
一、完善社会组织孵化与激励体系 | 第53-54页 |
二、社区调解与居民自治共同发挥作用 | 第54-55页 |
三、建立多元利益主体博弈机制 | 第55页 |
第三节 重视人才管理,提高治理效率 | 第55-57页 |
一、改善人才选拔及发展的方式 | 第55-56页 |
二、提升网格员的业务积极性和水平 | 第56-57页 |
三、规范网格员工作事务,合理考核 | 第57页 |
第四节 完善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优化公共服务 | 第57-61页 |
一、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 第57-58页 |
二、完善信息甄选、整合系统 | 第58页 |
三、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公共服务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