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1.1 社会性发展迟滞的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 1.1.1 社会性发展迟滞的内涵 | 第10页 |
| 1.1.2 社会性发展迟滞的测量工具 | 第10-11页 |
| 1.1.3 社会性发展迟滞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2 面部表情识别 | 第11-15页 |
| 1.2.1 面部表情的概述 | 第11-12页 |
| 1.2.2 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范式 | 第12-13页 |
| 1.2.3 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 | 第15-18页 |
| 1.3.1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的研究范式 | 第15-16页 |
| 1.3.2 面部表情类别知觉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 第18-22页 |
| 2.1 问题提出 | 第18-19页 |
| 2.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9-20页 |
| 2.2.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2.2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2.3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 第20-22页 |
| 2.3.1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2.3.2 研究的创新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大学生对不同强度不同类型面部表情的识别研究 | 第22-34页 |
| 3.1 问题提出 | 第22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22-23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3.3.1 实验被试 | 第23页 |
| 3.3.2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 3.3.3 实验设计 | 第24-25页 |
| 3.3.4 实验程序 | 第25页 |
| 3.3.5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25-26页 |
| 3.3.6 数据分析指标 | 第26页 |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3.4.1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表情识别的正确率 | 第26-28页 |
| 3.4.2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对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 第28-30页 |
| 3.5 讨论 | 第30-31页 |
| 3.5.1 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 | 第31页 |
| 3.5.2 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 第31页 |
| 3.6 结论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不同社会性发展大学生的不同混合面部表情的知觉研究 | 第34-46页 |
| 4.1 问题提出 | 第34页 |
| 4.2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 4.3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 4.3.1 实验被试 | 第34页 |
| 4.3.2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 4.3.3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 4.3.4 实验程序 | 第35-37页 |
| 4.3.5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7页 |
| 4.3.6 数据分析指标 | 第37页 |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 4.4.1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对三种混合表情连续体的各个情绪的识别率表和图 | 第37-39页 |
| 4.4.2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组对三种不同混合表情连续体的识别反应时 | 第39-41页 |
| 4.4.3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对三种混合表情类别知觉的辨别正确率的描述统计 | 第41-42页 |
| 4.4.4 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对三种混合表情类别知觉的正确辨别反应时的描述统计 | 第42-43页 |
| 4.5 讨论 | 第43-44页 |
| 4.5.1 识别任务的识别率和反应时 | 第43-44页 |
| 4.5.2 辨别任务的辨别正确率和正确辨别反应时 | 第44页 |
| 4.6 结论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总讨论 | 第46-52页 |
| 5.1 社会性发展迟滞对愤怒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 第46-47页 |
| 5.2 表情强度影响不同社会性发展水平大学生对六种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 | 第47-49页 |
| 5.3 社会性发展水平影响愤怒-悲伤、快乐-悲伤、愤怒-恐惧三种混合面部表情的知觉 | 第49页 |
|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9-52页 |
| 5.4.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0页 |
| 5.4.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