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9页
绪论第9-21页
第一章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沿革和现状第21-29页
    第一节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沿革第21-23页
        一、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缓慢发展第21页
        二、数量激增管理无据第21-22页
        三、规范化管理第22-23页
    第二节 五部门划清事权协同管理第23-29页
        一、市场监管部门:销售管理第23-24页
        二、交通管理部门:路面管理第24-26页
        三、城管执法部门:停放管理第26-27页
        四、交通运输部门:营运管理第27页
        五、环境保护部门:回收管理第27-29页
第二章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9-43页
    第一节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存在的问题第29-36页
        一、法规标准严重落后于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实际需要第29-30页
        二、销售管理回应性格、自觉性不够第30-32页
        三、各部门管理难度大、监管力度不够第32-34页
        四、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频发、责任认定复杂第34-35页
        五、社会组织未能发挥足够的力量第35-36页
    第二节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出现管理问题的原因第36-43页
        一、新的国家标准迟迟未出台第36-37页
        二、交通管理水平、人数与电动自行车数量的激增严重不匹配第37-40页
        三、对违规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不够第40-41页
        四、行业协会维权和宣传车主交规都做得不够第41-43页
第三章 电动自行车管理特色城市经验借鉴第43-51页
    第一节 广州:一“禁”到底第43-45页
        一、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第43-44页
        二、经验启示第44-45页
    第二节 南京:人性化管理第45-47页
        一、南京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第45-47页
        二、经验启示第47页
    第三节 南昌:细化分类管理第47-51页
        一、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第47-49页
        二、经验启示第49-51页
第四章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第51-63页
    第一节 政策支持:完善法规标准第51-53页
        一、国家新标准尽快出台第51-52页
        二、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第52-53页
    第二节 源头管理:规范销售管理第53-54页
        一、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第53-54页
        二、市监部门加强违法查处力度第54页
    第三节 完善配套:强化基础管理第54-58页
        一、继续完善电动自行车户籍制度第54-55页
        二、利用科技提高执法效率第55-56页
        三、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第56-57页
        四、加大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第57-58页
    第四节 加强监管:优化相关机制第58-60页
        一、加大交通违法惩处力度第58页
        二、扩大推行车辆投保制度第58-59页
        三、完善举报奖励机制第59-60页
        四、建立完整的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机制第60页
    第五节 外部参与:整合社会资源第60-63页
        一、扶持发展非政府组织第60-61页
        二、提升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第61-63页
结论第63-65页
附录: 福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研究访谈提纲第65-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79页
个人简历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治理视阈下的厦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责任履行研究--以福州内河环境治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