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仿人机器人的步行平衡控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6-27页
        1.2.1 美国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2 日本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第21-24页
        1.2.3 其他国家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4 我国仿人机器人研究现状第26-27页
    1.3 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7-36页
        1.3.1 仿人机器人的行走稳定性指标第27-29页
        1.3.2 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问题的分类第29-30页
        1.3.3 针对外部扰动的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第30-33页
        1.3.4 针对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误差的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第33-34页
        1.3.5 针对执行机构非理想特性的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第34-35页
        1.3.6 针对环境不理想因素的仿人机器人步行平衡控制第35-36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36-39页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36-37页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37-39页
第二章 仿人机器人非理想特性建模第39-63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坐标系和符号定义第40-43页
    2.3 非理想特性在仿人机器人行走中的表现第43-51页
        2.3.1 摆动脚提前着地第43-47页
        2.3.2 上身向摆动脚一侧的倾斜第47-49页
        2.3.3 ZMP轨迹围绕参考值的振荡第49-51页
    2.4 非理想特性的建模第51-62页
        2.4.1 支撑腿垂直方向形变特性的建模第51-55页
        2.4.2 髋滚动关节形变特性的建模第55-60页
        2.4.3 质心实际位置围绕参考位置振动特性的建模第60-62页
    2.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三章 仿人机器人行走中的形变补偿和振动抑制第63-95页
    3.1 引言第63-66页
    3.2 仿人机器人行走中的形变补偿第66-69页
    3.3 基于输入成形器的仿人机器人行走振动抑制第69-79页
        3.3.1 输入成形器方法第69-72页
        3.3.2 控制器和控制系统设计第72-74页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4-79页
    3.4 基于最优控制的仿人机器人行走振动抑制第79-93页
        3.4.1 改进的质心轨迹生成器求取初始质心轨迹第81-84页
        3.4.2 最优控制问题的形式和求解第84-88页
        3.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8-93页
    3.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仿人机器人在不平整地面上的行走第95-129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控制方法总览第96-99页
        4.2.1 问题的限定第96-98页
        4.2.2 控制系统整体框架第98-99页
    4.3 摆动脚轨迹的重新设计第99-102页
    4.4 落地脚对地形的顺应第102-111页
        4.4.1 滚动和俯仰方向上的柔顺控制第103-106页
        4.4.2 柔顺控制的阶段和地形顺应的终止条件第106-108页
        4.4.3 垂直方向上的前馈-反馈控制第108-111页
    4.5 身体位姿修正和高度调整第111-116页
        4.5.1 落脚点局部地形估计第111-114页
        4.5.2 身体位姿修正第114-115页
        4.5.3 质心高度调整第115-116页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6-126页
        4.6.1 仿真实验第116-119页
        4.6.2 实物实验第119-126页
    4.7 本章小结第126-12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29-133页
    5.1 总结第129-130页
    5.2 展望第130-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1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体验视角下的景观意象创构研究
下一篇: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点、神经机制及关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