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重金属共存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固定化细菌修复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7-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土壤复合污染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 固定化微生物的概念及应用第16页
    1.3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生物炭的概念及应用第17-19页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9-20页
第2章 实验方法与生物炭、固定化颗粒的制备第20-28页
    2.1 PAHs的提取与测定第20-21页
        2.1.1 样品预处理第20页
        2.1.2 色谱条件第20页
        2.1.3 定量曲线第20-21页
    2.2 重金属的提取与测定第21-22页
        2.2.1 样品前处理第21页
        2.2.2 ICP-MS测定条件第21-22页
        2.2.3 质量控制与保证第22页
    2.3 生物炭的制备第22-24页
        2.3.1 材料与仪器第22页
        2.3.2 制备方法第22页
        2.3.3 生物炭比表面积的测定第22页
        2.3.4 生物炭理化性质分析第22-24页
        2.3.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24页
        2.3.6 生物炭灰分含量测定第24页
    2.4 固定化细菌颗粒的制备第24-25页
        2.4.1 菌种第24-25页
        2.4.2 培养基第25页
        2.4.3 菌悬液的制备与计数第25页
        2.4.4 固定化细菌的制备第25页
    2.5 试剂与仪器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3章 固定化细菌对含镉溶液中芘的降解能力研究第28-36页
    3.1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28-30页
        3.1.1 固定化细菌对芘的降解实验第28-29页
        3.1.2 培养基溶液及固定化颗粒中芘的提取第29-30页
        3.1.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页
        3.1.4 芘测定的色谱条件第30页
    3.2 实验材料第30页
        3.2.1 菌种第30页
        3.2.2 培养基第3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0-34页
        3.3.1 芘的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0-31页
        3.3.2 溶液中芘提取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31-32页
        3.3.3 固定化细菌对含镉溶液中芘的降解能力研究第32-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4章 固定化细菌对镉-芘复合污染土壤中芘的降解研究第36-54页
    4.1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36-40页
        4.1.1 人为污染土壤的制备第36-37页
        4.1.2 固定化细菌对芘的降解实验第37页
        4.1.3 土壤样品预处理第37页
        4.1.4 土壤样品中芘总量的提取第37-38页
        4.1.5 土壤样品中有效态含量芘的提取第38页
        4.1.6 土壤中芘总量提取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38页
        4.1.7 土壤中有效态芘提取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38页
        4.1.8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8-39页
        4.1.9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第39-40页
    4.2 实验材料第40页
        4.2.1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第40页
        4.2.2 供试土壤Pyr与重金属背景值第4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0-52页
        4.3.1 芘的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0-41页
        4.3.2 土壤中提取芘的方法的加标回收率第41-42页
        4.3.3 培养前后土壤芘总量的变化第42-45页
        4.3.4 培养前后土壤芘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第45-47页
        4.3.5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47-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固定化细菌对野外复合污染土壤中PAHs的降解能力研究第54-64页
    5.1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54-55页
        5.1.1 固定化细菌对土壤PAHs的降解实验第54-55页
        5.1.2 土壤PAHs提取第55页
        5.1.3 色谱条件第55页
        5.1.4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5页
        5.1.5 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第55页
    5.2 实验材料第55-56页
        5.2.1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第55页
        5.2.2 供试土壤PAHs与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第55-56页
    5.3 结果与讨论 435.3.1 培养前后土壤PAHs总量变化第56-62页
        5.3.1培养前后土壤PAHs总量变化第56-58页
        5.3.2 培养前后土壤PAHs有效态含量的变化第58-59页
        5.3.3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研究结论第64-65页
    6.2 创新点第65页
    6.3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刷电路板制造流程资源效率和碳排放压力改善潜势
下一篇: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芒萁对稀土元素的净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