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卤键作用和药物合成反应机制的计算化学研究及B-RafV600E抑制剂设计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1.1 卤键概述第14-16页
    1.2 有机氟在蛋白-配体结合中形成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第16-26页
        1.2.1 氢键第18-21页
        1.2.2 卤键第21-22页
        1.2.3 C-F…π作用第22-24页
        1.2.4 其他第24-25页
        1.2.5 小结第25-26页
    1.3 基于片段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B-Raf~(V600E)抑制剂发现中的应用和展望第26-34页
        1.3.1 Vemurafenib:首个FBDD上市药物第29-30页
        1.3.2 片段重组策略发现新骨架B-Raf~(V600E)抑制剂第30-33页
        1.3.3 小结第33-34页
    1.4 论文总体安排第34-36页
第2章 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作用的理论研究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7-41页
        2.2.1 数据库搜寻第37-38页
        2.2.2 分子表面静电势计算第38页
        2.2.3 几何结构优化及相互作用能计算第38-39页
        2.2.4 基于SAPT的能量分解第39页
        2.2.5 NBO分析第39-40页
        2.2.6 QTAIM分析第40页
        2.2.7 QM/MM计算第40-41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41-54页
        2.3.1 CSD数据库中的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作用模式第41页
        2.3.2 PDB数据库中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作用的搜寻第41-43页
        2.3.3 含有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的小分子模型体系的构建和量化计算第43-46页
        2.3.4 基于SAPT的能量分解分析第46-47页
        2.3.5 NBO分析第47-48页
        2.3.6 介电常数对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相互作用的影响第48-51页
        2.3.7 QTAIM分析第51-52页
        2.3.8 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阴离子-阴离子型卤键作用的QM/MM计算第52-54页
    2.4 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有机氟与靶标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分子间相互作用第56-80页
    3.1 引言第56-57页
    3.2 计算方法第57-60页
        3.2.1 数据库统计第57-58页
        3.2.2 MEP的计算第58页
        3.2.3 几何结构优化和相互作用能计算第58-59页
        3.2.4 基于SAPT的能量分解第59页
        3.2.5 QTAIM和NCI分析第59-60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60-79页
        3.3.1 有机氟在CSD数据库中与其他原子作用的统计第60-62页
        3.3.2 有机氟在PDB数据库中与其他原子作用的统计第62-69页
        3.3.3 有机含氟小分子与经典卤键受体的作用第69-74页
        3.3.4 有机含氟小分子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的作用第74-79页
    3.4 小结第79-80页
第4章 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反应机理研究第80-92页
    4.1 4-烷氧基-2-噁唑啉类化合物合成的反应机理探究第80-85页
        4.1.1 引言第80-81页
        4.1.2 计算方法第81页
        4.1.3 结果和讨论第81-85页
    4.2 铑催化的C-H键活化生成C-O键反应的机理探究第85-91页
        4.2.1 引言第85-86页
        4.2.2 计算方法第86-87页
        4.2.3 结果和讨论第87-91页
    4.3 小结第91-92页
第5章 基于对接的片段拼接策略发现B-Raf~(V600E)抑制剂第92-106页
    5.1 引言第92-9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4-95页
        5.2.1 片段准备和分子对接第94页
        5.2.2 化学合成第94-95页
        5.2.3 生物测试第95页
    5.3 结果和讨论第95-104页
        5.3.1 片段产生和评价第95-96页
        5.3.2 片段重组得到活性化合物第96-99页
        5.3.3 化学合成第99页
        5.3.4 构效关系分析第99-102页
        5.3.5 化合物1m对多个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活性评价第102-103页
        5.3.6 化合物1m的体外ADME性质评价第103-104页
    5.4 小结第104-106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06-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32页
附录第132-160页
作者简历第160-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催化蛋白糖基化改造与新型抗体药物研发
下一篇:基于环糊精—生物分子的共聚物及其给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