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农村社会工作项目与实施情境的匹配--以甘肃平凉市C村“绿伞计划”项目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问题第10-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1 理论意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第11页
        1.3.2 现实意义:对农村社工项目实施提供具体参考第11-12页
        1.3.3 学科意义:丰富农村社会工作内涵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参与式观察法第12页
        1.4.2 访谈法第12-13页
        1.4.3 情境分析法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19页
    2.1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第14-15页
    2.2 以高校为背景的社会工作实践第15-16页
    2.3 社工项目实施的困境研究第16页
    2.4 匹配性研究第16-18页
        2.4.1 人与环境匹配第16-17页
        2.4.2 适配性研究第17-18页
    2.5 文献述评第18-19页
第三章 案例简介:项目基本情况第19-25页
    3.1 项目实施地点概况第19页
    3.2 项目主要内容、目的及时间安排第19-21页
    3.3 项目实施效果第21-25页
        3.3.1 指标评估第22-23页
            3.3.1.1 妇女能力建设第22页
            3.3.1.2 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第22-23页
            3.3.1.3 特色民族产品开发第23页
        3.3.2 质量评估第23-24页
        3.3.3 影响评估第24-25页
第四章 社会工作者素质与项目实施的匹配第25-34页
    4.1 学生身份与建立关系第26-29页
        4.1.1 学生身份带来的优势第26页
        4.1.2 学生身份伴随的怀疑第26-28页
        4.1.3 身份受挫后的调节第28-29页
    4.2 社工的判断与真实意愿第29-34页
第五章 项目实施与村民行为模式的匹配第34-39页
    5.1 妇女的法则:利益最大化第34-36页
    5.2 不可触碰的信仰:对于宗教过分敏感第36-39页
第六章 项目推进与本土资源的匹配第39-42页
    6.1 链接正式资源意识的缺失第39-40页
    6.2 村干部资源的利用第40-42页
第七章 项目设计与第三方组织要求的匹配第42-44页
    7.1 第三方组织的要求第42-43页
    7.2 第三方组织要求与项目设计的匹配第43-44页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第44-46页
    8.1 主要结论第44页
    8.2 启示第44-45页
        8.2.1 过程研究的优势第44-45页
        8.2.2 文化融入的困境第45页
    8.3 研究不足第45-46页
        8.3.1 理论层面贡献较小第45页
        8.3.2 项目实施周期较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寄宿小学生情绪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
下一篇: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的服务递送过程研究--以兰州市5家助残机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