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1 污泥简介 | 第14页 |
1.1.1.1 污泥的现状 | 第14页 |
1.1.1.2 污泥的特性 | 第14页 |
1.1.2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1.1.2.1 卫生填埋 | 第15页 |
1.1.2.2 焚烧 | 第15页 |
1.1.2.3 土地利用 | 第15-16页 |
1.1.2.4 污泥堆肥 | 第16页 |
1.2 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 | 第16-17页 |
1.2.1 污泥基吸附剂 | 第16-17页 |
1.2.2 污泥基催化剂 | 第17页 |
1.3 污泥基催化剂的应用现状 | 第17-19页 |
1.3.1 污泥基催化剂负载物影响 | 第17页 |
1.3.2 污泥基催化剂在气相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3 污泥基催化剂在液相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布洛芬概述 | 第19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6.1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1 污泥来源及其处理方法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2.2.1 污泥基催化剂的制备 | 第24-27页 |
2.2.2 污泥基催化剂催化降解布洛芬降解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2.2.3 正交实验 | 第28-30页 |
2.2.4 污泥基催化剂的表征 | 第30-31页 |
2.2.4.1 比表面积(BET)测定分析 | 第30页 |
2.2.4.2 扫描电镜(SEM)测定分析 | 第30页 |
2.2.4.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分析 | 第30页 |
2.2.4.4 磁性(VSM)测定分析 | 第30-31页 |
2.2.4.5 X射线衍射(XRD)测定分析 | 第31页 |
2.2.5 污泥基反应动力学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3页 |
3.1 污泥基催化剂表征 | 第32-36页 |
3.1.1 比表面积(BET) | 第32-33页 |
3.1.2 扫描电镜(SEM) | 第33-34页 |
3.1.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 第34-35页 |
3.1.4 Sludge/Fe_3O_4-MnO_2和SAC/Fe_3O_4-MnO_2磁性分析 | 第35页 |
3.1.5 XRD图谱分析 | 第35-36页 |
3.2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准一次动力学模型 | 第36页 |
3.2.2 准二次动力学模型 | 第36-38页 |
3.3 污泥基催化剂对布洛芬溶液的降解实验 | 第38-41页 |
3.3.1 不同污泥基催化剂催化双氧水降解布洛芬 | 第38页 |
3.3.2 布洛芬溶液pH对降解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污泥基催化剂的投加量对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双氧水投加量对降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污泥基催化剂改性对催化双氧水降解布洛芬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1 去矿化改性 | 第41页 |
3.4.2 碱改性 | 第41页 |
3.4.3 还原性改性 | 第41页 |
3.4.4 改性前后污泥基催化剂对催化双氧水降解布洛芬对比关系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9页 |
4.1 污泥基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43-44页 |
4.2 污泥基催化剂催化降解布洛芬实验分析 | 第44-45页 |
4.3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45页 |
4.4 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4.4.1 布洛芬降解产物质谱分析 | 第45-46页 |
4.4.2 污泥基催化剂催化降解机理分析 | 第46-47页 |
4.5 改性分析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1页 |
5.1 总结 | 第49-50页 |
5.2 创新点 | 第50页 |
5.3 展望 | 第50-5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7 致谢 | 第58-59页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