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制备、电极设计及其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46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4-19页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第14-16页
        1.2.2 锂离子电池特点第16-17页
        1.2.3 锂离子电池构造及工作原理第17-19页
    1.3 锂离子电池材料第19-26页
        1.3.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9-20页
        1.3.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0-26页
    1.4 富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6-33页
        1.4.1 富锂材料的结构及组成第26-28页
        1.4.2 富锂材料的充放电机制第28-29页
        1.4.3 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9-30页
        1.4.4 富锂材料的改性研究第30-33页
    1.5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46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46-52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6-48页
        2.1.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2.1.2 主要的实验设备第47-48页
    2.2 富锂层状氧化物的制备第48页
    2.3 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第48-49页
    2.4 结构精修第49页
    2.5 纽扣电池组装第49-50页
        2.5.1 电极片的制备第50页
        2.5.2 纽扣电池的组装第50页
    2.6 电化学测试第50-52页
第3章 不同锂源对富锂层状氧化物的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70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3.2.1 样品的合成第53页
        3.2.2 样品的表征第53-54页
        3.2.3 电化学测试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66页
        3.3.1 理论反应示意图第54-55页
        3.3.2 样品的形貌表征第55-57页
        3.3.3 固相反应过程分析第57-58页
        3.3.4 样品的结构与表面表征第58-61页
        3.3.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1-63页
        3.3.6 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第63-66页
    3.4 本章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4章 Ni-Co-Mn比例对富锂层状氧化物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影响第70-90页
    4.1 引言第70-71页
    4.2 实验部分第71-72页
        4.2.1 样品的合成第71页
        4.2.2 样品的表征第71-72页
        4.2.3 电化学测试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85页
        4.3.1 前驱体的结构与形貌表征第72-74页
        4.3.2 终产物的形貌与元素分析第74-77页
        4.3.3 XPS表征第77-78页
        4.3.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78-80页
        4.3.5 样品晶体结构表征第80-81页
        4.3.6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81-85页
    4.4 本章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第5章 富锂层状氧化物表面不同壳结构的形成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90-110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实验与计算方法第91-93页
        5.2.1 富锂层状氧化物的合成第91页
        5.2.2 包覆样品的合成第91-92页
        5.2.3 样品的结构表征第92页
        5.2.4 电化学测试第92页
        5.2.5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第92-9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3-105页
        5.3.1 形貌表征和分析第93-95页
        5.3.2 样品的结构表征第95-97页
        5.3.3 DFT计算第97页
        5.3.4 厚度计算第97-98页
        5.3.5 表面示意图第98-99页
        5.3.6 辨别尖晶石材料第99-100页
        5.3.7 电化学性测试第100-104页
        5.3.8 DSC分析第104-105页
    5.4 本章结论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第6章 碳纳米管箔作为富锂正极材料的集流体研究第110-126页
    6.1 引言第110-111页
    6.2 实验部分第111-112页
        6.2.1 层状Li_(1.2)Ni_(0.13)Co_(0.13)Mn(0.54)O_2的合成第111页
        6.2.2 样品的表征第111页
        6.2.3 电极片的制备第111-112页
        6.2.4 电化学测试第11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2页
        6.3.1 富锂氧化物的结构、形貌以及组分第112-113页
        6.3.2 铝箔和CNT箔第113-114页
        6.3.3 集流体与富锂混合物断面情况第114-116页
        6.3.4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16-118页
        6.3.5 探究倍率性能的差异第118-120页
        6.3.6 CNT高电压失稳研究第120-122页
    6.4 结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6页
第7章 论文总结及未来研究展望第126-128页
    7.1 总结第126-128页
        7.1.1 创新第126-127页
        7.1.2 不足第127页
        7.1.3 展望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海水为介质的液压型海洋多能互补发电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结核亚单位疫苗免疫方案和IL-7、IL-15对T细胞免疫记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