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目录 | 第7-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单通道混叠信号定阶算法 | 第15-16页 |
1.2.2 单通道混叠信号参数估计 | 第16-17页 |
1.2.3 单通道混叠信号调制识别 | 第17-18页 |
1.2.4 单通道混叠信号盲源分离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完成工作 | 第19-21页 |
1.4 论文整体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单通道接收调制信号循环平稳分析 | 第22-46页 |
2.1 循环平稳理论及其在信号盲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27页 |
2.1.1 循环平稳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1.2 循环平稳性用于单通道混叠信号处理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2.1.3 信号循环平稳分析的特点和优势 | 第25-27页 |
2.2 常见数字调制信号循环累积量分析 | 第27-38页 |
2.2.1 循环累积量基本概念 | 第27-28页 |
2.2.2 单载波信号的循环累积量特征 | 第28-31页 |
2.2.3 多载波信号的循环累积量特征 | 第31-35页 |
2.2.4 实验与分析 | 第35-38页 |
2.3 常见数字调制信号循环谱分析 | 第38-46页 |
2.3.1 循环谱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2.3.2 单载波信号循环谱特征 | 第39-40页 |
2.3.3 多载波信号循环谱特征 | 第40-42页 |
2.3.4 实验与分析 | 第42-45页 |
2.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单通道时频混叠信号参数估计 | 第46-67页 |
3.1 单通道非合作接收信号模型 | 第46-47页 |
3.2 单通道混合信号参数估计的形态学预处理 | 第47-52页 |
3.2.1 数学形态学及其基本操作 | 第48-49页 |
3.2.2 二次去噪形态学预处理和谱线提取算法 | 第49-52页 |
3.3 循环谱估计算法及其改进 | 第52-57页 |
3.3.1 现有的循环谱估计基本方法 | 第53-55页 |
3.3.2 循环谱 MTM-TSM 估计方法 | 第55-57页 |
3.4 多谱峰信号定阶算法 | 第57-61页 |
3.4.1 基于循环谱的单通道时频混叠信号定阶算法 | 第57-59页 |
3.4.2 基于倒谱的多载波信号定阶算法 | 第59-61页 |
3.5 单通道时频混叠信号调制参数联合估计 | 第61-62页 |
3.5.1 算法原理 | 第61页 |
3.5.2 算法流程 | 第61-62页 |
3.6 实验与分析 | 第62-6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单通道时频混叠信号调制识别 | 第67-84页 |
4.1 基于特征提取的多信号调制识别 | 第67-69页 |
4.2 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设计 | 第69-70页 |
4.3 基于粒子滤波和支持向量机的单通道盲分离算法 | 第70-75页 |
4.3.1 算法原理与步骤 | 第70-73页 |
4.3.2 运算复杂度分析 | 第73页 |
4.3.3 实验与分析 | 第73-75页 |
4.4 基于循环平稳性检测和支持向量机的调制识别算法 | 第75-83页 |
4.4.1 循环平稳性检测方法 | 第75-77页 |
4.4.2 算法原理与步骤 | 第77-80页 |
4.4.3 实验与分析 | 第80-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系统实现及性能测试分析 | 第84-89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84-87页 |
5.2 系统性能测试 | 第87-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9-92页 |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89-90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附录 1 引入 LPTV 系统及性质 1 的证明 | 第99-101页 |
附录 2 支持向量机 LIBSVM 软件包简介与使用方法 | 第101-103页 |
附录 3 缩略词汇总表 | 第103-105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