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来源 | 第9-10页 |
1.2 立体工业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测量 | 第10页 |
1.3 立体工业摄影测量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3.1 单相机测量系统 | 第11-13页 |
1.3.2 双相机测量系统 | 第13-15页 |
1.3.3 多相机测量系统 | 第15-16页 |
1.4 相机标定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4.1 常用相机畸变模型 | 第17-18页 |
1.4.2 单相机标定技术现状 | 第18-20页 |
1.4.3 双相机标定技术现状 | 第20-22页 |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与安排 | 第22-24页 |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1.5.2 内容与安排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机内部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 第24-44页 |
2.1 相机内参数标定方法 | 第25-27页 |
2.2 基于四元数的光束法相机自标定 | 第27-34页 |
2.2.1 四元数理论依据 | 第27-28页 |
2.2.2 误差方程的解算 | 第28-31页 |
2.2.3 基于四元数的光束法相机自标定流程 | 第31-32页 |
2.2.4 试验 | 第32-34页 |
2.3 三相机立体工业摄影测量系统中单相机内参数的标定 | 第34-35页 |
2.3.1 内部参数标定场的建立 | 第34-35页 |
2.3.2 标定相片的拍摄网形 | 第35页 |
2.4 试验与分析 | 第35-38页 |
2.5 带红光滤光片的相机标定 | 第38-43页 |
2.5.1 试验与分析 | 第41-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三相机外部参数标定 | 第44-59页 |
3.1 二维平面标定板 | 第44-45页 |
3.2 基于小尺寸平面标定板移动的大尺寸虚拟三维标定场的建立 | 第45-47页 |
3.2.1 大尺寸虚拟三维标定场建立的方法 | 第46页 |
3.2.2 大尺寸虚拟标定场标定精度测试试验 | 第46-47页 |
3.3 基于共面条件的三相机外部参数标定 | 第47-57页 |
3.3.1 共面条件方程 | 第48-49页 |
3.3.2 基于四元数的共面条件方程线性化 | 第49-51页 |
3.3.3 外方位元素初始值的获取 | 第51-53页 |
3.3.4 精确解算三相机外部参数 | 第53-57页 |
3.3.5 基于共面条件的三相机外部参数标定流程 | 第57页 |
3.4 三相机外部参数的快速标定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三相机外部参数标定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8页 |
4.1 标定软件的设计 | 第59-60页 |
4.1.1 设计要求 | 第59页 |
4.1.2 设计内容 | 第59-60页 |
4.2 标定软件的实现 | 第60-63页 |
4.2.1 软件界面与功能实现 | 第60-62页 |
4.2.2 标定软件工作流程 | 第62-63页 |
4.3 实验室内精度测试 | 第63-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实际工程应用 | 第68-75页 |
5.1 项目背景与标定要求 | 第68-69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68页 |
5.1.2 技术指标与现场标定要求 | 第68-69页 |
5.2 现场标定工作流程 | 第69-70页 |
5.3 现场测量标定软件的工作情况 | 第70-71页 |
5.4 现场测量与标定精度评定 | 第71-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75-76页 |
6.2 论文创新点总结 | 第76页 |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