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科学论文--安全管理(劳动保护管理)论文--安全组织与管理机构论文

地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提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10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第10-11页
        1.1.1 中小煤矿事故多第10页
        1.1.2 中小非煤矿山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第10页
        1.1.3 中小建筑业事故多发第10-11页
        1.1.4 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也不理想第11页
        1.1.5 中小企业职业危害严重第11页
        1.1.6 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多第11页
    1.2 小结第11页
    1.3 国内外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西方国家安全生产的经验第12-13页
            1.3.1.1 建立了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第12页
            1.3.1.2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监管体制第12-13页
            1.3.1.3 采用先进的监察方法和技术第13页
            1.3.1.4 采用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第13页
            1.3.1.5 安全生产投入大第13页
            1.3.1.6 建立社会支持机制第13页
    1.4 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第13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4页
    1.6 研究的意义第14页
    1.7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河川市安全生产现状分析第16-19页
    2.1 河川市概况第16页
    2.2 高危行业中小企业概况第16-17页
    2.3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第17-18页
        2.3.1 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第17页
        2.3.2 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状况差第17-18页
        2.3.3 应急管理较差第18页
        2.3.4 较大事故时有发生, 非高危行业事故增多第18页
        2.3.5 非法生产发生的事故经常发生第18页
        2.3.6 工业开发区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第18页
    2.4 小结第18-19页
3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的原因第19-25页
    3.1 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调查第19-21页
    3.2 企业内部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分析第21-22页
        3.2.1 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意识不强第21-22页
        3.2.2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第22页
        3.2.3 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第22页
    3.3 企业外部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分析第22-24页
        3.3.1 过度重视发展速度的因素第22-23页
        3.3.2 安全监管不力的因素第23页
        3.3.3 干部队伍不稳的因素第23页
        3.3.4 竞争压力大的因素第23页
        3.3.5 法律、制度缺陷的因素第23页
        3.3.6 管理模式错位的因素第23-24页
        3.3.7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滞后的因素第24页
        3.3.8 地方政府和领导忽视安全生产的因素第24页
        3.3.9 缺乏社会制约机制的因素第24页
    3.4 小结第24-25页
4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第25-26页
    4.1 从安全生产的规律分析第25页
    4.2 从中小企业的内外环境分析第25页
    4.3 从中小企业未来生产面临的形势分析第25页
    4.4 小结第25-26页
5. 加强地方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建议第26-34页
    5.1 企业方面第26-27页
        5.1.1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第26页
        5.1.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第26页
        5.1.3 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第26-27页
        5.1.4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建设第27页
    5.2 企业外部方面第27-33页
        5.2.1 地方政府要大力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第27页
        5.2.2 建立新的产业结构第27-30页
            5.2.2.1 发展高技术企业第27-28页
            5.2.2.2 发展软性化产业结构第28页
            5.2.2.3 发展清洁能源和可降解材料第28-30页
        5.2.3 运用经济手段,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第30-31页
        5.2.4 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第31页
        5.2.5 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第31页
        5.2.6 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第31页
        5.2.7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的建设第31-32页
        5.2.8 转变监管方式第32页
        5.2.9 采用分类监管第32页
        5.2.10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活动第32页
        5.2.11 加强地方安全产应急管理建设第32-33页
        5.2.12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第33页
        5.2.13 扩大审批范围第33页
    5.3 小结第33-34页
6 产品安全第34-38页
    6.1 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35页
        6.1.1 产品包含的危险因素第35页
        6.1.2 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第35页
        6.1.3 产品中存在的心理安全因素第35页
        6.1.4 产品带来的污染第35页
    6.2 产品设计的安全第35-36页
    6.3 产品生产的安全第36页
    6.4 产品使用的安全第36-37页
    6.5 产品使用完后,后续处理的安全第37页
    6.6 小结第37-38页
7 成果与展望第38-40页
    7.1 主要成果第38页
    7.2 创新点第38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44-45页
详细摘要第45-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现代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研究
下一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