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物资供应的适应性研究--以汶川地震救灾物资供应为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结构及创新点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5-17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救灾物资供应的概念 | 第18页 |
| ·适应性的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基本内涵 | 第19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研究内容及判断依据 | 第19-20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判断依据 | 第19-20页 |
|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 ·地震救灾物资需求的特点及预测 | 第20-21页 |
| ·地震救灾物资储备内容及方式 | 第21-24页 |
| ·地震救灾物资筹集方式及目的 | 第24-25页 |
| ·地震救灾物资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 第25-26页 |
| ·地震救灾物资的配送及管理 | 第26-28页 |
| 第3章 汶川地震救灾物资供应状况调查分析 | 第28-40页 |
| ·调查方法 | 第28-30页 |
| ·信息采集 | 第30页 |
| ·地震救灾物资供应状况分析 | 第30-40页 |
| ·灾区救援阶段救灾物资的供应状况 | 第31-33页 |
| ·灾区安置阶段的救灾物资供应状况 | 第33-36页 |
| ·灾区重建阶段的救灾物资供应状况 | 第36-40页 |
| 第4章 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问题分析 | 第40-47页 |
| ·地震救灾物资供应的适应性的问题分析 | 第40-45页 |
| ·救援阶段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问题 | 第40-42页 |
| ·安置阶段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问题 | 第42-43页 |
| ·灾后重建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问题 | 第43-45页 |
| ·救灾物资配送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 第5章 提出抗震救灾物资供应适应性的对策 | 第47-56页 |
| ·完善地震救灾物资需求预测 | 第47-48页 |
|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 | 第48-50页 |
| ·加大救灾物资筹集力度 | 第50-52页 |
| ·加大救灾物资采购力度 | 第50-51页 |
| ·加大救灾物资捐赠范围 | 第51-52页 |
| ·强化救灾物资筹集过程的监督管理 | 第52页 |
| ·强化救灾物资运输保障 | 第52-54页 |
| ·合理规划救灾物资的运输 | 第52-53页 |
| ·强化救灾物资道路运输保障功能 | 第53-54页 |
| ·加强救灾物资配送监管及管理 | 第54-56页 |
| ·做好救灾物资的配送管理 | 第54-55页 |
| ·加大救灾物资配送监管力度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