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史论文

建国初期工业化战略视阈下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4页
0. 导论第14-20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0.2 研究现状第15-18页
        0.2.1 有关1949-1956年工业化战略的研究第15-16页
        0.2.2 有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私营经济政策的的研究第16-17页
        0.2.3 有关过渡时期的私营经济政策第17-18页
    0.3 基本思路与文章结构第18-19页
    0.4 拟采用研究方法第19页
        0.4.1 文献资料法第19页
        0.4.2 历史分析方法第19页
    0.5 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第20-34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1.1.1 工业化与工业化战略第20-21页
        1.1.2 私营经济与私营经济政策第21页
        1.1.3 建国初期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过渡时期第21页
    1.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第21-25页
        1.2.1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工业化战略构思第21-23页
        1.2.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所面临的经济困难第23-25页
    1.3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战略第25-29页
        1.3.1 以恢复国民经济为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为目的第25-26页
        1.3.2 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农轻重相互促进为手段第26-28页
        1.3.3 发挥市场与计划双重调节为途径推动工业化发展第28-29页
    1.4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战略短暂实施中私营经济政策演变路径与后果第29-34页
        1.4.1 以“利用、限制”为主的私营经济政策演变路径第30-32页
        1.4.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业化战略短暂实施中私营经济政策演变后果第32-34页
2. 过渡时期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第34-49页
    2.1 过渡时期工业化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第34-39页
        2.1.1 过渡时期总路线背景下工业化战略转轨的原因第34-37页
        2.1.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工业化战略的转轨第37-39页
    2.2 过渡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第39-42页
        2.2.1 以重工业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目的第39-40页
        2.2.2 优先配置重工业,农轻重的非协调发展为主要手段第40-41页
        2.2.3 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加速工业化发展为途径第41-42页
    2.3 过渡时期工业战略实施中私营经济政策演变路径与后果第42-49页
        2.3.1 以“改造”为主的私营经济政策演变路径第42-47页
        2.3.2 过渡时期工业化战略背景下私营经济政策后果第47-49页
3. 对建国初期工业化战略视阈下私营经济政策演变评析第49-59页
    3.1 工业化战略与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的联动关系第49-50页
    3.2 工业化战略实施中私营经济的定位以及公私边界的划分第50-52页
    3.3 工业化战略实施中私营经济政策演变的积极作用第52-55页
        3.3.1 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第53-54页
        3.3.2 推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同时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第54-55页
    3.4 工业化战略实施中私营经济政策偏差第55-57页
        3.4.1 对工业化过程中私营经济的定位模糊第55-56页
        3.4.2 公私边界不明晰导致实际操作方式过激第56-57页
    3.5 工业化战略视阈下重新认识私营经济第57-59页
4. 建国初期工业化战略视阈下私营经济政策演变于当下的启示第59-66页
    4.1 运用合理的“顶层设计”为私营经济创造公平参与竞争的环境第60-61页
    4.2 私营经济应以准确定位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第61-63页
    4.3 在国家新型工业化道路视野下需再次厘清公私的安全边界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后记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产与生活:1958-1961年的上海里弄食堂
下一篇:明清时期蒙化彝族左氏土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