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3页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 政府或有负债、财政风险及其相互关系 | 第14-19页 |
2.1 政府或有负债 | 第14-17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14页 |
2.1.2 政府或有负债的分类 | 第14-15页 |
2.1.3 政府或有负债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15-17页 |
2.2 财政风险 | 第17页 |
2.3 政府或有负债与财政风险的关系 | 第17-19页 |
3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分析 | 第19-24页 |
3.1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概念 | 第19页 |
3.2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一般构成及特点 | 第19-21页 |
3.2.1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一般构成 | 第19页 |
3.2.2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特点 | 第19-21页 |
3.3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的原因 | 第21-24页 |
3.3.1 财政体制及制度性因素 | 第21-22页 |
3.3.2 制度外因素 | 第22-24页 |
4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主要来源、风险积累及转化分析 | 第24-33页 |
4.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主要来源 | 第24-29页 |
4.1.1 源于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 | 第24-25页 |
4.1.2 源于地方融资平台运营的风险 | 第25-27页 |
4.1.3 源于地方国有企业运营的风险 | 第27-28页 |
4.1.4 源于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 | 第28-29页 |
4.2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风险积累条件 | 第29-30页 |
4.3 以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为载体的风险转化过程 | 第30-33页 |
4.3.1 地方政府显性或有负债的风险转化过程 | 第30-31页 |
4.3.2 地方政府隐性或有负债的风险转化过程 | 第31-33页 |
5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风险控制对策 | 第33-42页 |
5.1 深化各项体制及制度改革 | 第33-35页 |
5.1.1 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 | 第33页 |
5.1.2 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分配体制 | 第33-34页 |
5.1.3 加快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 | 第34页 |
5.1.4 控制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转化成本 | 第34-35页 |
5.2 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 | 第35-36页 |
5.2.1 控制地方政府担保数量 | 第35-36页 |
5.2.2 加强对地方政府担保行为的监管 | 第36页 |
5.3 建立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制度 | 第36-38页 |
5.3.1 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国际借鉴 | 第36-37页 |
5.3.2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37-38页 |
5.3.3 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38页 |
5.4 加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引起财政风险的评估 | 第38-42页 |
5.4.1 静态分析地方政府偿还或有负债能力 | 第39-40页 |
5.4.2 动态分析地方政府偿还或有负债能力 | 第40页 |
5.4.3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监测指标构想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