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志愿服务需求与发展调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3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3.2 理论工具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4 拱墅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历程 | 第16-21页 |
1.4.1 萌芽阶段 | 第17-18页 |
1.4.2 发展及品牌孵化阶段 | 第18-19页 |
1.4.3 品牌规范提升阶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2.1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1.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2.1.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2 调查的假设 | 第22页 |
2.3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第22-23页 |
2.3.1 调查的对象 | 第22-23页 |
2.3.2 调查的方法 | 第23页 |
2.4 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4.1 问卷设计 | 第23页 |
2.4.2 数据处理及本情况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调查问卷统计与原因分析 | 第24-38页 |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5-29页 |
3.1.1 知晓率低于支持率 | 第25-26页 |
3.1.2 传统信息渠道仍占主要 | 第26页 |
3.1.3 低参与率高幸福率及格水平培训率 | 第26-27页 |
3.1.4 高意愿注册率 | 第27-28页 |
3.1.5 低碳环保需求强盛 | 第28页 |
3.1.6 时间是阻碍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 | 第28-29页 |
3.1.7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补贴不是主要问题 | 第29页 |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5页 |
3.2.1 性别差异对认知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2 年龄差异对认知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3 职业差异对认知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项目在各社区存在的差异 | 第34-35页 |
3.3 总体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3.3.1 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渠道单一 | 第35-36页 |
3.3.2 志愿者培训不足 | 第36-37页 |
3.3.3 志愿者利益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国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经验及借鉴 | 第38-45页 |
4.1 美国志愿者管理的经验介绍 | 第38-40页 |
4.1.1 志愿服务的法律监管较为完善 | 第38页 |
4.1.2 志愿服务的资金供给较为充分 | 第38-39页 |
4.1.3 志愿服务的社会基础比较扎实 | 第39-40页 |
4.1.4 设置相关专业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化 | 第40页 |
4.2 新加坡的志愿服务管理经验介绍 | 第40-41页 |
4.2.1 志愿服务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 第40页 |
4.2.2 看重志愿服务精神理念的培养 | 第40-41页 |
4.2.3 看重志愿服务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养 | 第41页 |
4.2.4 基础完善,全民参与 | 第41页 |
4.3 有关思考及借鉴: | 第41-45页 |
4.3.1 志愿服务组织定位 | 第41-42页 |
4.3.2 充足的财力资源 | 第42页 |
4.3.3 健全的组织机构 | 第42-43页 |
4.3.4 完善的政策保障 | 第43页 |
4.3.5 规范的法律制度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深化拱墅区志愿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 第45-53页 |
5.1 墅区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5.1.1 彻社会化参与的原则 | 第45-46页 |
5.1.2 循项目化运作的原则 | 第46页 |
5.1.3 循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 第46-47页 |
5.1.4 循专业化提升的原则 | 第47页 |
5.2 展拱墅区志愿服务的对策 | 第47-53页 |
5.2.1 意识形态上要形成理念共识 | 第47-48页 |
5.2.2 执行中充分落实各项制度保障 | 第48-50页 |
5.2.3 搭建平台为志愿者发展提供支撑 | 第50-51页 |
5.2.4 宽功能丰富志愿服务工作载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件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