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昆的全球伦理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6-17页 |
2 全球伦理的宗教基础 | 第17-29页 |
2.1 伦理所缺乏的宗教维度 | 第17-20页 |
2.1.1 没有宗教的人也能道德地生活 | 第17-18页 |
2.1.2 无宗教则伦理缺乏绝对性 | 第18-19页 |
2.1.3 宗教所带来的情感的主动性及约束性 | 第19-20页 |
2.2 宗教——全球伦理的可能基础 | 第20-24页 |
2.2.1 理性无法赋予全球伦理绝对性 | 第21-22页 |
2.2.2 只有宗教才能赋予全球伦理绝对性 | 第22-23页 |
2.2.3 伦理与信仰 | 第23-24页 |
2.3 作为共识的全球伦理 | 第24-29页 |
2.3.1 全球伦理共识 | 第24-26页 |
2.3.2 全球伦理共识与宗教基础 | 第26-29页 |
3 全球伦理的普世性内涵 | 第29-40页 |
3.1 全球伦理内涵的标准问题 | 第29-32页 |
3.1.1 不同宗教有不同真理 | 第29-31页 |
3.1.2 真理标准——指向人性 | 第31-32页 |
3.2 全球伦理的人性基础 | 第32-36页 |
3.2.1 宗教和人性的关系 | 第32-34页 |
3.2.2 以人性作为普遍的标准 | 第34-36页 |
3.3 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 | 第36-40页 |
3.3.1 两条基本规则 | 第36-38页 |
3.3.2 四项扩展规则 | 第38-40页 |
4 全球伦理的实现 | 第40-50页 |
4.1 宗教界的对话 | 第40-44页 |
4.1.1 宗教的两面性 | 第40-41页 |
4.1.2 为什么由宗教界来谈论“全球伦理” | 第41-42页 |
4.1.3 对话前提:自我批评 | 第42-43页 |
4.1.4 对话的能力就是通向和平的能力 | 第43-44页 |
4.2 对话的原则和标准 | 第44-46页 |
4.2.1 原则:立场稳定 | 第44-45页 |
4.2.2 标准:适用于各宗教的三大标准 | 第45-46页 |
4.3 全球伦理实现的方法理路 | 第46-50页 |
4.3.1 世界各大宗教的研究 | 第47-48页 |
4.3.2 存异求同的宗教对话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