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视域下科研人员道德责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4.2 系统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5.1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1.5.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22页 |
2.1 公共性的含义 | 第15-17页 |
2.2 道德的含义 | 第17-20页 |
2.3 道德公共性的界定 | 第20-22页 |
第3章 科研人员道德公共性的要求 | 第22-28页 |
3.1 科研人员道德公共性要求的依据 | 第22-25页 |
3.1.1 科研人员身份特殊性的要求 | 第22-23页 |
3.1.2 科研产出特殊性的要求 | 第23-25页 |
3.2 科研人员道德公共性要求的内涵 | 第25-28页 |
3.2.1 科研人员道德要求的公义性 | 第25-26页 |
3.2.2 科研人员道德要求的公信力 | 第26页 |
3.2.3 科研人员道德要求的公平性 | 第26-28页 |
第4章 科研人员道德公共性丧失的典型表现 | 第28-37页 |
4.1 科研领域学术垄断 | 第28-32页 |
4.2 科技研发弄虚作假 | 第32-34页 |
4.3 科技成果恶用滥用 | 第34-37页 |
第5章 科研人员履行道德责任的几点建议 | 第37-45页 |
5.1 加强科研人员公共德性培养 | 第37-40页 |
5.2 突出科研人员公共职业道德培训 | 第40-42页 |
5.3 强化科研人员的社会舆论制约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