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9-11页 |
| ·体操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 第9-10页 |
| ·体操可以培养日常活动能力 | 第10页 |
| ·体操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 第10页 |
| ·体操对学生有很好的美育作用 | 第10-11页 |
| ·体操对学生有很好的娱悦作用 | 第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 ·访谈法 | 第12-13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13页 |
| ·效度检验 | 第13页 |
| ·信度检验 | 第13页 |
|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3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3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13-1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4-28页 |
| ·陕北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第14-17页 |
| ·陕北地区教师的性别、年龄情况分析 | 第14-15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情况 | 第15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 | 第15-16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的体操特长情况 | 第16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统计 | 第16-17页 |
| ·陕北地区对教师体操教学情况和认知的分析 | 第17-21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全面发展作用的认知 | 第17-18页 |
| ·陕北地区教师对体操(四项)锻炼身体作用的评价 | 第18-19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对广播体操锻炼身体作用的评价 | 第19页 |
| ·陕北地区体育教师对体操(四项)的态度 | 第19-20页 |
|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操兴趣与基础的评价 | 第20-21页 |
| ·学生对体操学习情况和认知的分析 | 第21-24页 |
| ·学生对体操锻炼价值的评价 | 第21-22页 |
| ·学生对体操(四项)锻炼价值的评价 | 第21-22页 |
| ·学生对广播体操锻炼价值的评价 | 第22-23页 |
| ·学生对体操学习的需求 | 第23-24页 |
| ·陕北地区中学体操器械情况 | 第24-25页 |
| ·竞技体操器械的现状 | 第24-25页 |
| ·陕北地区中学轻器械体操的现状 | 第25页 |
| ·影响陕北地区中学体操开展的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 ·课程标准对体操类项目没有规定和要求,教材不稳定 | 第26页 |
| ·在中学资金短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滞后,加上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不够 | 第26页 |
| ·安全因素使学校减少了体操教学内容 | 第26-27页 |
| ·学生体操基础差,组织教学困难,教师积极性不高 | 第27页 |
| ·体育老师缺乏体操专项素质,对体操的器材和动作的改造和创新意识不强 | 第27-28页 |
| ·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 第28页 |
| 4 结论 | 第28-29页 |
| 5 建议 | 第29-31页 |
| 注释 | 第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附件 | 第34-39页 |
| 后记 | 第39-40页 |
|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