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精细研究--以LN2井区TⅢ油组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8-10页 |
1.2.2 隔夹层识别 | 第10-12页 |
1.3 研究区概况 | 第12-17页 |
1.3.1 区域构造情况 | 第12-14页 |
1.3.2 区域地质情况 | 第14-16页 |
1.3.3 油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18-19页 |
1.6 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19-21页 |
第2章 精细地层格架构建 | 第21-31页 |
2.1 地层划分方案 | 第21页 |
2.2 地层发育模式 | 第21-24页 |
2.3 精细地层对比原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3.1 地层对比原则 | 第24页 |
2.3.2 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 第24-29页 |
2.4 地层对比划分结果 | 第29-31页 |
第3章 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砂体层次解剖 | 第31-52页 |
3.1 沉积相识别 | 第31-34页 |
3.2 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 | 第34-37页 |
3.2.1 测井相模式 | 第34-35页 |
3.2.2 三叠系TⅢ测井相模式 | 第35-37页 |
3.3 复合砂体分布特征与垂向演化过程 | 第37-45页 |
3.3.1 复合砂体平面分布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3.3.2 复合砂体分布特征 | 第38-45页 |
3.4 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识别划分 | 第45-52页 |
3.4.1 单一水下分流河道边界识别标志 | 第45-47页 |
3.4.2 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分布特征 | 第47-52页 |
第4章 隔夹层识别及分布表征 | 第52-70页 |
4.1 隔夹层分类与成因分析 | 第52-55页 |
4.2 隔夹层识别标志 | 第55-56页 |
4.3 隔夹层分布特征 | 第56-61页 |
4.4 隔夹层定量规模研究 | 第61-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