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1 国内文献对传统出租车服务的研究 | 第9-10页 |
1.3.2 国内文献对智能用车服务的研究 | 第10-11页 |
1.3.3 马克思的服务业理论研究 | 第11页 |
1.3.4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技术进步对生产关系影响方式的理论框架 | 第14-19页 |
2.1 技术进步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2 信息化过程对生产关系影响的理论框架 | 第16-19页 |
第3章 北京地区本地用车服务现有生产关系的形成 | 第19-35页 |
3.1 对本地用车服务生产关系辨析内容的说明 | 第19-22页 |
3.1.1 关键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3.1.2 辨析范围 | 第21-22页 |
3.1.3 辨析层次 | 第22页 |
3.2 北京地区本地用车服务发展阶段划分 | 第22-26页 |
3.3 北京地区本地用车服务不同阶段生产关系辨析 | 第26-35页 |
3.3.1 起步阶段 | 第26-28页 |
3.3.2 垄断过渡阶段 | 第28-29页 |
3.3.3 集中垄断阶段 | 第29-32页 |
3.3.4 信息化阶段 | 第32-35页 |
第4章 信息化对北京地区本地用车服务生产关系的影响 | 第35-46页 |
4.1 本地用车信息化过程对本行业生产力的积极影响 | 第36-38页 |
4.2 本地用车信息化过程对生产力产生影响的方式辨析 | 第38-40页 |
4.3 信息化过程对劳动者与企业间关系产生的影响 | 第40-43页 |
4.4 对“顺风车”服务特殊性的补充 | 第43-44页 |
4.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基于生产关系变化辨析的政策建议 | 第46-53页 |
5.1 智能用车服务与现有政策间矛盾的辨析 | 第46-47页 |
5.2 智能用车服务所处的政策环境 | 第47-49页 |
5.3 矛盾与解决 | 第49-53页 |
5.3.1 基础:充分的现状调研和深入的理论研究 | 第49-50页 |
5.3.2 动力:落后生产力的淘汰和先进生产力的替代 | 第50-51页 |
5.3.3 保障:逐步的平稳转变和合理的结构优化 | 第51-53页 |
第6章 小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