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干线公路与城市结点发展互动机理 | 第15-25页 |
2.1 干线公路及城市结点特征 | 第15-18页 |
2.1.1 干线公路特征 | 第15-16页 |
2.1.2 城市结点特征 | 第16-18页 |
2.2 城市结点交通需求预测 | 第18-20页 |
2.2.1 资料收集与交通区划分 | 第18页 |
2.2.2 交通需求预测 | 第18-20页 |
2.3 干线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1 干线公路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2 干线公路对城市用地及空间拓展方向的影响 | 第22页 |
2.4 城市结点对干线公路发展的要求 | 第22-24页 |
2.4.1 城市结点对干线公路数量的要求 | 第23页 |
2.4.2 城市结点对干线公路建设规模的要求 | 第23-24页 |
2.4.3 城市结点对干线公路布局的要求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干线公路过境模式研究 | 第25-37页 |
3.1 干线公路过境段交通特性及技术标准 | 第25-28页 |
3.1.1 干线公路过境段交通特性 | 第25-26页 |
3.1.2 干线公路过境段的技术标准 | 第26-28页 |
3.2 干线公路过境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3页 |
3.2.1 干线公路过境模式 | 第28-30页 |
3.2.2 干线公路过境模式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3.3 干线公路过境模式模糊评价方法 | 第33-36页 |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3.3.2 过境模式模糊评价过程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干线公路过境段与城市道路衔接研究 | 第37-46页 |
4.1 衔接线的界定 | 第37-39页 |
4.1.1 衔接线的定义及分类 | 第37-38页 |
4.1.2 衔接线的功能及交通特性 | 第38-39页 |
4.2 衔接线布局规划分析 | 第39-42页 |
4.2.1 衔接线布局规划思路 | 第39-41页 |
4.2.2 衔接线布局规划方法 | 第41-42页 |
4.3 衔接线节点型式研究 | 第42-45页 |
4.3.1 衔接线与干线公路节点型式选择 | 第42-44页 |
4.3.2 衔接线与城市道路节点型式选择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干线公路过境段规划实例分析 | 第46-55页 |
5.1 规划背景及数据来源 | 第46页 |
5.1.1 规划背景 | 第46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46页 |
5.2 城市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5.2.1 城市区位概况 | 第46-47页 |
5.2.2 城市干线公路现状 | 第47-48页 |
5.3 区域城市总体规划 | 第48-50页 |
5.3.1 城区结构形态 | 第48-49页 |
5.3.2 干线公路规划 | 第49-50页 |
5.4 干线公路过境规划 | 第50-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