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视阈下中国IP电影现状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3-17页 |
(一)何谓IP | 第14页 |
(二)何谓IP电影 | 第14-17页 |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中国IP电影的特征述论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品牌化力度大 | 第18-22页 |
第二节 粉丝效应显著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用户参与度高 | 第23-26页 |
第四节 营销方式多元化 | 第26-30页 |
第二章 中国IP电影兴起的原因探究 | 第30-45页 |
第一节 流行文化的崛起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消费文化的异化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受众地位的变迁 | 第32-37页 |
第四节 传播技术的进步 | 第37-40页 |
第五节 商业资本的涌入 | 第40-42页 |
第六节 电影原创力的缺乏 | 第42-45页 |
第三章 中国IP电影的理性审视 | 第45-61页 |
第一节 中国IP电影的现实瓶颈 | 第45-53页 |
一、IP电影概念的界定模糊 | 第45-46页 |
二、IP电影技术的运用“名大于实” | 第46-47页 |
三、IP电影品牌的过度消费 | 第47-48页 |
四、IP电影质量的状况不佳 | 第48-49页 |
五、IP电影创作群体的责任感缺失和创新力退化 | 第49-51页 |
六、电影市场的失衡和电影观众的集体无意识 | 第51-53页 |
第二节 中国IP电影的存续之道 | 第53-61页 |
一、重塑IP电影创作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 第53-54页 |
二、增强IP电影产品的创新力 | 第54-56页 |
三、完善IP电影生产的法律法规 | 第56-57页 |
四、强化IP电影的“互联网+”传播理念 | 第57-58页 |
五、正确认识电影和文化创新产业的关系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