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岩溶与富水砂土组合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变形及受力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9-27页
        1.2.1 岩溶塌陷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1.2.2 溶洞及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3 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2.4 砂层中隧道变形特性及力学行为的研究现状第25-27页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2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8-30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29-30页
第二章 岩溶发育的规律及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第30-41页
    2.1 岩溶发育机制第30-31页
    2.2 岩溶的分类第31-34页
        2.2.1 按溶洞充填方式分类第31页
        2.2.2 按溶洞形态及规模大小分类第31-32页
        2.2.3 按充填物的性质分类第32页
        2.2.4 按岩溶的涌水量分类第32-33页
        2.2.5 按地质构造特征分类第33-34页
    2.3 岩溶塌陷原因分析第34-39页
        2.3.1 可溶性岩溶发育第34-35页
        2.3.2 地质构造和溶洞顶板厚度第35-36页
        2.3.3 岩溶水活动第36-38页
        2.3.4 地震和振动第38-39页
    2.4 岩溶与富水砂土组合地层中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分析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富水砂层地区岩溶塌陷及隧道安全距离分析第41-59页
    3.1 岩溶塌陷的力学条件第41-42页
    3.2 岩溶塌陷的极限平衡公式第42-45页
    3.3 岩溶内部塌陷对隧道的影响分析第45-50页
        3.3.1 溶洞围岩次生应力分析第45-48页
        3.3.2 溶洞发育引起的隧道变形第48-50页
    3.4 岩溶坍塌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第50-52页
    3.5 溶洞与既有隧道安全距离理论分析第52-56页
        3.5.1 上部溶洞对隧道安全距离理论分析第52-53页
        3.5.2 侧部溶洞对隧道安全距离理论分析第53-54页
        3.5.3 底部溶洞对隧道安全距离理论分析第54-56页
    3.6 岩溶与富水砂土组合地层中隧道变形分析第56-58页
    3.7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广州地铁九号线岩溶与砂土组合地层中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及地表沉降计算分析第59-71页
    4.1 广州地铁九号线工程特点介绍第59-64页
        4.1.1 工程概况第59页
        4.1.2 自然地理环境第59-61页
        4.1.3 工程地质条件第61-62页
        4.1.4 地质构造第62-63页
        4.1.5 不良地质现象第63-64页
    4.2 广州地铁九号线沿线周边岩溶与砂土组合地层发育特点第64-66页
    4.3 岩溶与富水砂土组合地层中溶洞与隧道安全距离及变形实例分析第66-68页
    4.4 计算结果的对比与验证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岩溶与富水砂土组合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变形及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第71-100页
    5.1 MIDAS/GTS有限元软件简介第71-72页
    5.2 有限元基本理论第72-77页
        5.2.1 初始应力计算第72页
        5.2.2 本构模型第72-75页
        5.2.3 接触单元第75页
        5.2.4 模拟单元的选择第75-76页
        5.2.5 水-土相互作用机理第76-77页
    5.3 溶洞与既有隧道结构间岩层失稳判别依据第77-78页
    5.4 岩溶与砂土组合地层中溶洞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第78-82页
        5.4.1 实体应力场分析第79-80页
        5.4.2 隧道结构管片位移分析第80-81页
        5.4.3 隧道结构管片应力场分析第81页
        5.4.4 地表沉降分析第81-82页
    5.5 底部溶洞与既有隧道间距的变化对隧道安全性的影响第82-88页
        5.5.1 隧道结构管片位移分析第82-84页
        5.5.2 隧道结构管片弯矩分析第84-87页
        5.5.3 地表沉降分析第87-88页
    5.6 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既有隧道安全性的影响第88-94页
        5.6.1 隧道结构管片位移分析第88-90页
        5.6.2 隧道结构管片弯矩分析第90-93页
        5.6.3 地表沉降分析第93-94页
    5.7 底部溶洞大小的变化对既有隧道安全性的影响第94-98页
        5.7.1 隧道结构管片位移分析第94-95页
        5.7.2 隧道结构管片弯矩分析第95-97页
        5.7.3 地表沉降分析第97-98页
    5.8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六章 富水砂土地区岩溶处理措施第100-105页
    6.1 富水砂土地区岩溶治理原则第100页
    6.2 岩溶注意事项及处理措施第100-103页
    6.3 溶洞处理工程质量检测及应急措施第103页
    6.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7.1 结论第105-106页
    7.2 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5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15-116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重污染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