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1 儿童审美想象力的概述 | 第18-23页 |
1.1 想象力的界定 | 第18页 |
1.2 审美想象力的界定 | 第18-22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1.2.2 审美想象与想象的区别 | 第19页 |
1.2.3 审美想象的心理过程 | 第19页 |
1.2.4 审美想象力的特征 | 第19-21页 |
1.2.5 审美想象力与审美能力的关系 | 第21-22页 |
1.3 儿童审美想象力的概述 | 第22-23页 |
1.3.1“儿童”一词的界定 | 第22页 |
1.3.2 儿童审美想象力的界定 | 第22-23页 |
2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23-36页 |
2.1 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心理学依据 | 第23-30页 |
2.1.1 儿童审美心理的特征 | 第23-25页 |
2.1.2 儿童审美想象的特征 | 第25-28页 |
2.1.3 审美想象力之于儿童发展的作用 | 第28-30页 |
2.2 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课标要求 | 第30-36页 |
2.2.1 新课标的美育要求解读 | 第30-34页 |
2.2.2 新课标想象力培养的要求解读 | 第34-36页 |
3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现状分析及原因 | 第36-47页 |
3.1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现状调查 | 第36-44页 |
3.1.1 学生调查结果及简析 | 第36-42页 |
3.1.2 教师调查结果及简析 | 第42-44页 |
3.2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现状描述 | 第44-45页 |
3.2.1 儿童积累的审美表象知识薄弱 | 第44页 |
3.2.2 儿童审美想象参与度不高 | 第44页 |
3.2.3 审美想象的个性化缺失 | 第44-45页 |
3.3 语文教学中儿童审美想象力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5-47页 |
3.3.1 未能把文字物象转化为审美表象,导致审美表象积累不足 | 第45页 |
3.3.2 情感推动力不足,导致审美想象的参与度不够 | 第45-46页 |
3.3.3 统一的教学内容与方式,磨灭了审美想象的个性 | 第46-47页 |
4 语文课程中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第47-66页 |
4.1 教学原则 | 第47-49页 |
4.1.1 民主原则 | 第47页 |
4.1.2 形象原则 | 第47-48页 |
4.1.3 快乐原则 | 第48页 |
4.1.4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8-49页 |
4.2 儿童审美想象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 第49-66页 |
4.2.1 丰富审美表象,打牢审美想象的基石 | 第49-51页 |
4.2.2 深入解读文本,提炼审美想象 | 第51-55页 |
4.2.3 利用多种方式,展开审美想象 | 第55-60页 |
4.2.4 增强审美情感,蓄积审美想象的能量 | 第60-63页 |
4.2.5 释放儿童天性,增强审美想象的创造性 | 第63-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