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1-17页 |
|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一)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 (二)关于存款保险制度中道德风险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三)简要评述 | 第14页 |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四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 第17-23页 |
| 一 民营银行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 二 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3页 |
| (一)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 第19-20页 |
| (二)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存款保险制度下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制及特殊性 | 第23-31页 |
| 一 存款保险制度下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 | 第23-24页 |
| (一)民营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 | 第23-24页 |
| (二)民营银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 | 第24页 |
| (三)民营银行股东的道德风险 | 第24页 |
| 二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双重影响 | 第24-26页 |
| (一)存款保险制度对民营银行发展的激励作用 | 第25页 |
| (二)存款保险制度下民营银行发展制度约束的弱化 | 第25-26页 |
| 三 存款保险制度下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制 | 第26-27页 |
| 四 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特殊性 | 第27-31页 |
| 第四章 国外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历程和防范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经验 | 第31-35页 |
| 一 国外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历程 | 第31-33页 |
| (一)美国 | 第31-32页 |
| (二)德国 | 第32页 |
| (三)日本 | 第32-33页 |
| 二 国外防范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经验总结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存款保险制度下我国民营银行道德风险防范的策略思考 | 第35-39页 |
| 一 逐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 (一)分类与风险差别费率结合 | 第35页 |
| (二)灵活调整最高偿付限额 | 第35-36页 |
| 二 完善针对民营银行道德风险的配套制度 | 第36-39页 |
| (一)引入市场约束,加强银行金融监管 | 第36页 |
| (二)健全有效的民营银行进入和退出机制 | 第36-37页 |
| (三)健全风控制度,避免过度监管 | 第37页 |
| (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3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