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轿车的车车斜角碰撞约束系统优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汽车被动安全研究内容 | 第11-15页 |
1.2.1 汽车被动安全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 第12-13页 |
1.2.2 汽车碰撞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 斜角碰撞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斜角碰撞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斜角碰撞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正面碰撞法规及评价标准 | 第19-26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国内外正面碰撞法规 | 第19-21页 |
2.2.1 美国正面碰撞法规 | 第20-21页 |
2.2.2 欧洲正面碰撞法规 | 第21页 |
2.2.3 中国正面碰撞法规 | 第21页 |
2.3 正面碰撞中乘员损伤评价方法 | 第21-24页 |
2.3.1 头部伤害评价 | 第22页 |
2.3.2 颈部伤害评价 | 第22页 |
2.3.3 胸部伤害评价 | 第22-23页 |
2.3.4 大腿伤害评价 | 第23页 |
2.3.5 小腿伤害评价 | 第23-24页 |
2.3.6 综合伤害评价 | 第24页 |
2.4 C-NCAP中各部位损伤评价值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整车及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6-35页 |
3.1 有限元与多刚体分析方法简介 | 第26-27页 |
3.2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27-30页 |
3.2.1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2 整车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 第28-30页 |
3.3 30°斜角碰撞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3.4 约束系统模型建立与验证 | 第31-34页 |
3.4.1 约束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3.4.2 约束系统模型的验证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乘员损伤灵敏因子分析 | 第35-53页 |
4.1 概述 | 第35页 |
4.2 约束系统优化的内容 | 第35页 |
4.3 乘员损伤灵敏度分析 | 第35-52页 |
4.3.1 灵敏度分析的概念 | 第35-36页 |
4.3.2 约束系统参数的取值范围 | 第36-37页 |
4.3.3 约束系统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37-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斜角碰撞中乘员约束系统参数优化 | 第53-66页 |
5.1 试验设计方法的选取 | 第53-54页 |
5.1.1 全因子试验设计 | 第53页 |
5.1.2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3页 |
5.1.3 均匀设计 | 第53-54页 |
5.1.4 拉丁方试验设计 | 第54页 |
5.2 约束系统参数优化 | 第54-62页 |
5.2.1 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 | 第55页 |
5.2.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及优化 | 第55-62页 |
5.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3.1 优化前后假人损伤对比 | 第62-64页 |
5.3.2 参数优化效果分析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