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疲劳寿命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4 抗疲劳轻量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A型架有限元模型建立及载荷谱获取 | 第20-39页 |
2.1 A型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0-22页 |
2.1.1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简化 | 第20-21页 |
2.1.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2 矿用自卸车A型架应力试验 | 第22-24页 |
2.2.1 试验测点布置 | 第22-23页 |
2.2.2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3 关键零部件应力分析与验证 | 第24-26页 |
2.3.1 关键零部件应力分析 | 第24-25页 |
2.3.2 A型架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25-26页 |
2.4 矿用自卸车动力学建模及载荷谱获取 | 第26-38页 |
2.4.1 矿用自卸车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6-30页 |
2.4.2 轮胎和路面建模 | 第30-31页 |
2.4.3 整车模型建立及验证 | 第31-34页 |
2.4.4 A型架多工况载荷谱获取 | 第34-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焊缝品质不确定性的A型架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39-54页 |
3.1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3.1.1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第39-41页 |
3.1.2 焊缝疲劳寿命影响因素 | 第41-42页 |
3.2 焊缝材料性能试验 | 第42-46页 |
3.2.1 焊接试件制备 | 第42-43页 |
3.2.2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试验 | 第43-44页 |
3.2.3 基于应变控制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试验 | 第44-46页 |
3.3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A型架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46-50页 |
3.3.1 焊缝材料疲劳曲线的获取 | 第46-48页 |
3.3.2 ε-N曲线的修正 | 第48-49页 |
3.3.3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49-50页 |
3.4 基于不确定理论的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 第50-53页 |
3.4.1 区间数学基本理论 | 第50-51页 |
3.4.2 ε-N曲线参数区间处理 | 第51页 |
3.4.3 焊缝疲劳寿命区间预测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焊缝品质不确定性的A型架抗疲劳板厚设计 | 第54-67页 |
4.1 不确定性抗疲劳设计方法 | 第54-60页 |
4.1.1 不确定性优化方法 | 第54-55页 |
4.1.2 区间不确定性优化的描述 | 第55-58页 |
4.1.3 试验设计方法 | 第58-59页 |
4.1.4 响应面法 | 第59-60页 |
4.2 目标函数与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60-62页 |
4.2.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4.2.2 区间变量与设计变量确定 | 第61-62页 |
4.3 基于焊缝不确定的A型架抗疲劳板厚设计 | 第62-66页 |
4.3.1 A型架抗疲劳板厚设计分析流程 | 第62-63页 |
4.3.2 获取基于响应面法的A型架抗疲劳板厚设计模型 | 第63-65页 |
4.3.3 A型架抗疲劳板厚设计结果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基于最优板厚的A型架焊缝位置研究 | 第67-76页 |
5.1 应力集中对A型架疲劳寿命影响 | 第67-68页 |
5.1.1 应力集中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 第67页 |
5.1.2 A型架应力集中分析 | 第67-68页 |
5.2 A型架危险焊缝位置不确定设计 | 第68-74页 |
5.2.1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5.2.2 不确定变量与优化变量确定 | 第69-70页 |
5.2.3 A型架焊缝位置设计 | 第70-72页 |
5.2.4 A型架危险焊缝位置设计结果 | 第72-74页 |
5.3 A型架危险焊缝布置与分析 | 第74-75页 |
5.3.1 A型架危险焊缝布置 | 第74页 |
5.3.2 A型架疲劳寿命分析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