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话剧“民族化”的含义及发展历程 | 第10-17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第一章 郭沫若话剧创作的思想基础 | 第20-29页 |
第一节 五四时期创作思想基础 | 第20-27页 |
第二节 四十年代创作思想基础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随时代变迁的民族精神 | 第29-44页 |
第一节 历史剧创作与时代精神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民族人物群像 | 第30-38页 |
第三节 民族精神的重塑与高扬 | 第38-44页 |
第三章 现代性的民族化生成 | 第44-56页 |
第一节 西方浪漫主义的移植 | 第44-50页 |
第二节 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 第50-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