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文献回顾与相关理论 | 第12-23页 |
2.1 文献回顾 | 第12-17页 |
2.1.1 高等院校绩效评价 | 第12-14页 |
2.1.2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 | 第14-15页 |
2.1.3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产生及发展 | 第15-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19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3页 |
3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现状与问题解析 | 第23-33页 |
3.1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的特征 | 第23-30页 |
3.1.1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具复杂性 | 第23-25页 |
3.1.2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具专业性 | 第25页 |
3.1.3 艺术院校绩效评价须考虑时间价值 | 第25-26页 |
3.1.4 艺术类高校绩效更须考虑文化传播效益 | 第26页 |
3.1.5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规模较小 | 第26-30页 |
3.2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现状 | 第30-31页 |
3.3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问题解析 | 第31-33页 |
3.3.1 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第31页 |
3.3.2 绩效评价体系专业性有待加强 | 第31-32页 |
3.3.3 绩效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 | 第32-33页 |
4 基于DEA的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33-43页 |
4.1 艺术类高校绩效指标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4.1.1 模糊性原则 | 第33-34页 |
4.1.2 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34页 |
4.1.3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 | 第34页 |
4.1.4 动态发展原则 | 第34页 |
4.2 艺术类高校绩效的分类 | 第34-38页 |
4.2.1 教学绩效 | 第35-36页 |
4.2.2 科研绩效 | 第36页 |
4.2.3 行政绩效 | 第36-37页 |
4.2.4 文化传播绩效 | 第37-38页 |
4.3 基于DEA的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投入产出项选取 | 第38-43页 |
4.3.1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投入项 | 第38-39页 |
4.3.2 艺术类高校绩效评价产出项 | 第39-43页 |
5 基于DEA的南京艺术学院绩效评价案例应用 | 第43-69页 |
5.1 南京艺术学院简介 | 第43-44页 |
5.1.1 南京艺术学院基本情况 | 第43页 |
5.1.2 南京艺术学院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 第43-44页 |
5.2 基于DEA的南京艺术学院绩效评价设计 | 第44-47页 |
5.2.1 决策单元(DMU)选取 | 第44-45页 |
5.2.2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 第45-47页 |
5.3 DEA分析结果 | 第47-67页 |
5.3.1 教学绩效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5.3.2 科研绩效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5.3.3 行政绩效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5.3.4 文化传播绩效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5.4 对南京艺术学院绩效评价的建议 | 第67-69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6.2 对艺术类院校绩效评价的应用前景 | 第69-70页 |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70-72页 |
6.3.1 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6.3.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