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1 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2 吸收能力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34页 |
| 2.1 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 第19-23页 |
| 2.1.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1页 |
| 2.1.2 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 | 第21-22页 |
| 2.1.3 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 | 第22-23页 |
| 2.2 开放式创新相关研究 | 第23-28页 |
| 2.2.1 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 第23页 |
| 2.2.2 开放式创新与其它创新模式的比较 | 第23-26页 |
| 2.2.3 开放式创新与创新源 | 第26-27页 |
| 2.2.4 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的创新绩效 | 第27-28页 |
| 2.3 吸收能力相关研究 | 第28-32页 |
| 2.3.1 吸收能力的内涵 | 第28-30页 |
| 2.3.2 吸收能力的理论基础 | 第30-31页 |
| 2.3.3 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 | 第31-32页 |
| 2.4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的吸收能力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分析 | 第34-45页 |
| 3.1 生物制药产业的概念及特征 | 第34-36页 |
| 3.1.1 生物制药产业的概念界定 | 第34页 |
| 3.1.2 生物制药产业的产业特征 | 第34-36页 |
| 3.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36-38页 |
| 3.2.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第36页 |
| 3.2.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3.2.3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 第37-38页 |
| 3.3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开放式创新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 3.3.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 第38-39页 |
| 3.3.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开放式创新面临的问题 | 第39-40页 |
| 3.4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开放式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40-45页 |
| 3.4.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 第40-42页 |
| 3.4.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适度开放 | 第42-43页 |
| 3.4.3 加强云南生物制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 | 第43页 |
| 3.4.4 提高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5页 |
| 4.1 产业吸收能力的内涵 | 第45-46页 |
| 4.2 研究的理论假设 | 第46-52页 |
| 4.2.1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整体知识水平 | 第46-47页 |
| 4.2.2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学习能力 | 第47-48页 |
| 4.2.3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知识环境 | 第48-49页 |
| 4.2.4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 | 第49-51页 |
| 4.2.5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社会资本 | 第51-52页 |
| 4.3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52-53页 |
| 4.4 吸收能力的测量指标 | 第53页 |
| 4.5 研究指标体系设计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 第55-74页 |
| 5.1 问卷设计 | 第55-56页 |
| 5.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第55页 |
| 5.1.2 问卷设计 | 第55-56页 |
| 5.2 数据分析 | 第56-68页 |
| 5.2.1 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 5.2.2 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7-60页 |
| 5.2.3 相关分析 | 第60-61页 |
| 5.2.4 回归分析 | 第61-68页 |
| 5.3 研究结果与总结 | 第68-74页 |
| 5.3.1 因子分析结果 | 第68-70页 |
| 5.3.2 回归分析结果 | 第70-72页 |
| 5.3.3 总结 | 第72-74页 |
| 第六章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提高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对策与措施 | 第74-81页 |
| 6.1 发展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社会资本 | 第74-76页 |
| 6.2 提高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人力资本 | 第76-77页 |
| 6.3 完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学习机制 | 第77页 |
| 6.4 加大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 | 第77-78页 |
| 6.5 完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 第78-79页 |
| 6.6 扩大云南生物制药产业的集群效应 | 第79-8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7.1 总结 | 第81页 |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88-91页 |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