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16-20页 |
一、资源与再生资源 | 第16-17页 |
二、再生资源理论及应用体系研究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苏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分析 | 第20-32页 |
一、苏州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历程 | 第20-22页 |
(一)计划管制阶段(上世纪 50-70年代) | 第20页 |
(二)市场探索阶段(上世纪80年代—本世纪初) | 第20-21页 |
(三)市场初步形成阶段(本世纪初—至今) | 第21-22页 |
二、苏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现状 | 第22-26页 |
(一)全力推进体系建设,三级网络框架初步构建 | 第22-25页 |
(二)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25页 |
(三)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 第25-26页 |
三、苏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 | 第26-28页 |
(二)专业化程度较低,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 第28-29页 |
(三)软件体系建设不足 | 第29-30页 |
(四)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缺乏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 | 第32-40页 |
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 | 第32-35页 |
(一)德国 | 第32-34页 |
(二)日本 | 第34-35页 |
二、国内试点城市的经验做法 | 第35-38页 |
(一)北京 | 第35-36页 |
(二)汨罗 | 第36-37页 |
(三)永康 | 第37-38页 |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的总结 | 第38-40页 |
(一)政府主导、立法保障 | 第38页 |
(二)多方参与、权责明晰 | 第38-39页 |
(三)技术支撑 | 第39页 |
(四)因地制宜的体系建设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完善苏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第40-47页 |
一、优化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建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 | 第40-42页 |
(一)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政策,提供法律基础 | 第40页 |
(二)设立专职管理机构,确保职责明晰 | 第40-41页 |
(三)统一规划,优化网点和分拣中心布局 | 第41-42页 |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 第42页 |
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构建科技支撑体系 | 第42-44页 |
(一)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 第42-43页 |
(二)鼓励技术创新 | 第43-44页 |
(三)加快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 第44页 |
三、强化社会参与机制,营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良好氛围 | 第44-47页 |
(一)发挥政府部门示范引导作用 | 第45页 |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5页 |
(三)激发公众参与意识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