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的建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3页
    1.1 细小病毒形态及理化特征第12-13页
    1.2 细小病毒基因组组成及蛋白功能概述第13-16页
        1.2.1 细小病毒基因组组成第13-14页
        1.2.2 细小病毒非结构蛋白及其功能第14-15页
        1.2.3 细小病毒结构蛋白及其功能第15-16页
    1.3 细小病毒滚动式复制第16-17页
    1.4 细小病毒受体转铁蛋白第17页
    1.5 FPV、MEV和CPV的进化概述第17-19页
    1.6 病毒反向遗传学研究概况第19-22页
        1.6.1 反向遗传学原理第19-20页
        1.6.2 反向遗传学应用第20页
        1.6.3 细小病毒反向遗传系统构建第20-22页
    1.7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FPV HH-1/86株理化性质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第23-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1 毒株第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页
        2.1.3 试剂第23页
        2.1.4 细小病毒电镜观察第23-24页
        2.1.5 病毒理化特性试验第24页
        2.1.6 细小病毒最适pH范围试验第24页
        2.1.7 细小病毒基因组DNA提取第24页
        2.1.8 病毒中间片段扩增第24-25页
        2.1.9 PCR产物末端加碱基A第25-26页
        2.1.10 连接pMD19-T载体第26页
        2.1.11 连接产物转化第26页
        2.1.12 病毒末端ITR扩增及连接pMD19-T载体测序第26页
    2.2 结果第26-31页
        2.2.1 细小病毒形态学鉴定第26-27页
        2.2.2 病毒理化性质试验结果第27页
        2.2.3 病毒最适pH范围试验结果第27-28页
        2.2.4 病毒基因组PCR扩增电泳结果第28-29页
        2.2.5 NS1和VP2氨基酸序列进化分析第29-30页
        2.2.6 HH-1/86株 3’末端Y和 5’末端U功能分析第30-31页
    2.3 讨论第31-33页
第三章 FPV全长质粒pFPV构建第33-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3.1.1 主要试剂第33页
        3.1.2 主要仪器第33页
        3.1.3 中间片段overlap PCR第33-34页
        3.1.4 PCR产物胶回收第34-35页
        3.1.5 定点突变第35页
        3.1.6 Dpn I产物转化第35页
        3.1.7 质粒小提第35页
        3.1.8 In-fusionTM实验第35-36页
    3.2 结果第36-38页
        3.2.1 overlap PCR电泳结果第36页
        3.2.2 遗传标记鉴定第36-37页
        3.2.3 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鉴定第37-38页
    3.3 讨论第38-39页
第四章 rFPV病毒拯救与鉴定第39-4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4.1.1 试剂第39页
        4.1.2 主要仪器第39页
        4.1.3 F81细胞复苏与传代培养第39页
        4.1.4 F81细胞瞬时转染实验第39-40页
        4.1.5 rFPV病毒培养第40页
        4.1.6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第40页
        4.1.7 FPV多步生长曲线的绘制第40页
        4.1.8 Western Blot实验第40-41页
        4.1.9 遗传标签酶切鉴定第41-42页
        4.1.10 血凝鉴定第42页
    4.2 结果第42-47页
        4.2.1 CPE鉴定第42-43页
        4.2.2 遗传标记酶切鉴定第43-44页
        4.2.3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第44-45页
        4.2.4 拯救病毒rFPV增殖特性结果第45-46页
        4.2.5 Western Blot检测rFPV第46页
        4.2.6 血凝鉴定结果第46-47页
    4.3 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8-49页
    5.1 结论第48页
    5.2 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温α-淀粉酶耐热嗜酸的分子改良及其高效表达的研究
下一篇: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B细胞表位预测及细菌人工染色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