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行为的宪政分析--以反垄断法为视角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政府经济行为的一般理论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政府经济行为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对“政府”含义的界定 | 第14页 |
二、政府经济行为的准确理解 | 第14-16页 |
三、基本含义的进一步厘清 | 第16页 |
第二节 政府经济行为的宪政维度 | 第16-22页 |
一、政府经济行为与宪政的基本关系 | 第16-19页 |
二、政府经济行为与宪法条款的联系 | 第19-20页 |
三、“经济宪法”和反垄断法的关系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政府经济行为理论和实务在国内外的发展脉络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政府经济行为理论的变化 | 第22-25页 |
一、政府是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中的“守夜人” | 第22页 |
二、政府是干预经济活动的“道德人” | 第22-23页 |
三、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理论中的“裁判” | 第23页 |
四、“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经济行为模式的理论轨迹 | 第25-27页 |
一、计划经济理论下的万能政府 | 第25页 |
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双重体制 | 第25-26页 |
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行为模式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表现 | 第27-31页 |
一、政府规制调控经济的行为 | 第27页 |
二、政府参与生产活动的方式 | 第27-28页 |
三、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交换 | 第28页 |
四、政府是特殊的消费者 | 第28-29页 |
五、政府分配社会经济利益 | 第29页 |
六、政府的借贷行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经济行为偏差的深层剖析 | 第31-35页 |
第一节 政府失灵及其原因分析 | 第31-32页 |
一、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 第31页 |
二、政府干预行为的负面作用及原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不规范的政府经济行为的表现及分析 | 第32-35页 |
一、不规范政府经济行为的表现及分析 | 第32-33页 |
二、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结合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构建政府经济行为的宪政路径 | 第35-44页 |
第一节 规制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途径 | 第35-38页 |
一、合理定位政府的角色和功能 | 第35-36页 |
二、政府经济行为有效规制的基本途径 | 第36-38页 |
第二节 培育平等竞争的文化环境 | 第38-40页 |
一、中国传统观念中对竞争的认识 | 第38-39页 |
二、着力培育竞争文化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构建和谐的宪政体系 | 第40-44页 |
一、建立政府经济行为违宪审查制度 | 第40-41页 |
二、推动反垄断豁免范围的缩小化 | 第41-43页 |
三、建立符合国情的时代竞争文化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