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9-15页 |
1.2.1 悬架控制技术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1.2.2 分数阶理论及其应用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2.3 时滞动力减振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4 分数阶时滞系统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2.1 分数阶微积分的基本函数 | 第16-17页 |
2.2 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 | 第17-19页 |
2.2.1 Riemann-Liouville定义 | 第17-18页 |
2.2.2 Grünwald-Letnikov定义 | 第18-19页 |
2.2.3 Caputo定义 | 第19页 |
2.3 分数阶微积分的性质 | 第19-20页 |
2.4 分数阶微积分方程的解法 | 第20-27页 |
2.4.1 分数阶微积分方程的解析方法 | 第20-22页 |
2.4.2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 第22-23页 |
2.4.3 分数阶微分算子的离散化近似 | 第23-26页 |
2.4.4 滤波器算法的数值模拟与比较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分数阶时滞系统稳定性判定的理论基础 | 第28-37页 |
3.1 无时滞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 | 第28-29页 |
3.2 时滞条件下分数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29-36页 |
3.2.1 分数阶时滞系统的基础知识 | 第29-32页 |
3.2.2 穿越频率值的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3.2.3 临界时滞的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2.4 时滞的稳定性区间判定方法 | 第34-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系统的时滞稳定性区域判定 | 第37-45页 |
4.1 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4.2 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系统稳定时滞区间判定 | 第39-42页 |
4.3 数值仿真结果 | 第42-44页 |
4.4 结论与分析 | 第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传统时滞动力吸振器在分数阶悬架系统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5.1 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机理 | 第45-46页 |
5.2 时滞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机理 | 第46-47页 |
5.3 时滞动力吸振器在分数阶悬架系统下的控制研究 | 第47-50页 |
5.4 数值模拟验证与分析 | 第50-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一种新型的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的设计 | 第52-59页 |
6.1 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反馈增益参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6.2 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反馈时滞量的确定 | 第53-54页 |
6.3 保持系统稳定的时滞量最值分析 | 第54-55页 |
6.4 分数阶时滞动力吸振器调谐能力分析 | 第55-56页 |
6.5 数值模拟与分析 | 第56-5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7.2 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