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自媒体对刑事审判的监督 | 第9-16页 |
1.1 自媒体带来的改变 | 第9-10页 |
1.1.1 打破话语权 “垄断”,人人都是 “传播者” | 第9-10页 |
1.1.2 缩短信息传播 “时差”,实现即时传播 | 第10页 |
1.1.3 集结 “草根力量”,形成强有力的舆论 | 第10页 |
1.2 刑事审判更容易受到自媒体关注 | 第10-12页 |
1.2.1 刑事审判概述 | 第10-11页 |
1.2.2 自媒体关注的刑事案件类型 | 第11页 |
1.2.3 刑事案件审判更受关注的原因 | 第11-12页 |
1.3 自媒体监督刑事审判的方式 | 第12-16页 |
1.3.1 微博监督刑事审判 | 第12-13页 |
1.3.1.1 微博围观 | 第12-13页 |
1.3.1.2 微博直播庭审 | 第13页 |
1.3.2 微信监督刑事审判 | 第13-14页 |
1.3.3 从专业角度监督刑事审判——律师自媒体 | 第14-16页 |
2 自媒体监督对刑事审判的影响 | 第16-21页 |
2.1 自媒体监督对刑事审判的积极影响 | 第16-18页 |
2.1.1 增加审判程序透明度,保护被告人合法权利 | 第16-17页 |
2.1.2 “全民监督”形成舆论压力,促进个案公正的实现 | 第17页 |
2.1.3 暴露立法滞后与漏洞,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 第17-18页 |
2.2 自媒体监督对刑事审判的消极影响 | 第18-21页 |
2.2.1 越过司法界限引发 “舆论审判”,影响审判公正 | 第18-19页 |
2.2.2 散布谣言引发 “网络暴力”,侵害当事人权利 | 第19-21页 |
3 自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产生冲突的原因 | 第21-27页 |
3.1 冲突的实质和表现 | 第21-22页 |
3.1.1 冲突实质: “言论自由”和 “司法独立”间的价值冲突 | 第21页 |
3.1.2 冲突表现 | 第21-22页 |
3.1.2.1 刑事审判依照法律规定,普通民众以道德情感为标尺 | 第21-22页 |
3.1.2.2 刑事审判独立严谨,自媒体监督开放透明 | 第22页 |
3.2 冲突产生的原因 | 第22-27页 |
3.2.1 社会环境层面原因:发展不平衡,矛盾多元化 | 第22-23页 |
3.2.2 司法机关层面原因 | 第23-25页 |
3.2.2.1 审判独立不彻底,易受行政、民意影响 | 第23-24页 |
3.2.2.2 司法人员专业素养、道德形象有待提高 | 第24页 |
3.2.2.3 审判公开不到位,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应对机制 | 第24-25页 |
3.2.3 自媒体层面原因 | 第25页 |
3.2.3.1 匿名性与开放性滋生网络谣言 | 第25页 |
3.2.3.2 “把关人”缺失,言论自由被滥用、误用 | 第25页 |
3.2.4 公众层面原因 | 第25-27页 |
3.2.4.1 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 | 第25-26页 |
3.2.4.2 仇官仇富心理 | 第26-27页 |
4 构建自媒体监督与刑事审判的平衡关系 | 第27-31页 |
4.1 司法层面 | 第27-29页 |
4.1.1 善用自媒体,主动公开及时止谣 | 第27页 |
4.1.2 构建舆论应对机制,适时引导民意 | 第27-28页 |
4.1.3 坚守审判独立,理性对待舆论 | 第28页 |
4.1.4 提升司法公信力,缓解信任危机 | 第28-29页 |
4.1.4.1 提升司法人员专业素养 | 第28-29页 |
4.1.4.2 加强审判文书释法说理 | 第29页 |
4.2 自媒体层面 | 第29-31页 |
4.2.1 推行自媒体实名制 | 第29页 |
4.2.2 完善立法规范,明确自媒体言论界限 | 第29-30页 |
4.2.3 加强自媒体自律监管机制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