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犯中止问题探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帮助犯中止概述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帮助犯的概念及性质 | 第12-19页 |
一 帮助犯的概念 | 第12-16页 |
二 帮助犯的性质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帮助犯中止的概念及理论争议 | 第19-23页 |
一 帮助犯中止的概念 | 第19-21页 |
二 帮助犯中止的理论争议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帮助犯中止的成立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帮助犯中止成立的客观要件 | 第23-30页 |
一 时间性条件 | 第23-24页 |
二 彻底性条件 | 第24-26页 |
三 有效性条件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帮助犯中止成立的主观要件 | 第30-36页 |
一 自动性的内涵 | 第30-32页 |
二 自动性的判断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帮助犯中止的认定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帮助犯中止的判断标准 | 第36-39页 |
一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 | 第36-37页 |
二 帮助犯关系脱离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帮助犯中止的具体认定 | 第39-43页 |
一 不作为帮助犯 | 第39-40页 |
二 精神帮助犯 | 第40-41页 |
三 承继帮助犯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帮助犯中止的处罚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帮助犯中止减免处罚的根据 | 第43-46页 |
一 中止减免处罚依据的学说及评述 | 第43-45页 |
二 帮助犯中止减免处罚依据之我见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帮助犯中止的责任承担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