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研究第10-11页
        1.3.2 煤炭贸易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研究创新之处第13页
    1.6 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3-15页
        1.6.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6.2 论文的总体框架第14-15页
第二章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第15-23页
    2.1 企业概况第15-20页
        2.1.1 成立背景第15页
        2.1.2 组织架构第15-16页
        2.1.3 人力资源情况第16页
        2.1.4 财务情况第16-17页
        2.1.5 主营业务经营能力分析第17-20页
        2.1.6 公司融资情况第20页
        2.1.7 企业文化分析第20页
    2.2 企业内部优势分析第20-21页
        2.2.1 强大的凝聚力第20页
        2.2.2 灵活的经营决策机制第20页
        2.2.3 丰富的从业经验第20-21页
        2.2.4 良好的信誉及诚信经营记录第21页
    2.3 企业内部劣势第21-23页
        2.3.1 组织机构设置及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第21页
        2.3.2 企业融资难题日益加剧第21页
        2.3.3 业务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第21-22页
        2.3.4 专业人才缺乏第22-23页
第三章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第23-34页
    3.1 宏观环境分析第23-27页
        3.1.1 政治环境分析第23-25页
        3.1.2 经济环境分析第25-26页
        3.1.3 社会环境分析第26页
        3.1.4 技术环境分析第26-27页
    3.2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27-29页
        3.2.1 上游着力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27页
        3.2.2 下游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第27页
        3.2.3 煤炭消费总量将会下降第27-28页
        3.2.4 煤炭交易市场机制改革第28页
        3.2.5 煤炭贸易向精准化发展第28-29页
    3.3 竞争环境分析第29-34页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第29-30页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第30页
        3.3.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第30-32页
        3.3.4 替代品的竞争威胁第32页
        3.3.5 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第32-34页
第四章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第34-37页
    4.1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的SWOT分析第34-35页
    4.2 公司愿景第35页
    4.3 战略目标第35页
    4.4 总体战略选择第35-36页
        4.4.1 核心业务发展战略第35-36页
        4.4.2 拓展业务发展战略第36页
    4.5 竞争策略选择第36-37页
第五章 广西志合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第37-42页
    5.1 完善公司组织架构第37-38页
    5.2 培育核心竞争力第38-39页
        5.2.1 拓宽上游采购渠道第38页
        5.2.2 积极拓展下游客户第38页
        5.2.3 创新精准化营销第38页
        5.2.4 坚持诚信经营第38-39页
    5.3 创新商业模式第39页
        5.3.1 积极融入煤炭市场交易机制第39页
        5.3.2 适度开展煤炭储配业务第39页
    5.4 建立健全内部管控机制第39-41页
        5.4.1 完善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第39页
        5.4.2 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第39-40页
        5.4.3 完善全面风险防控体系第40-41页
    5.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第41页
    5.6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第41-42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第42-43页
    6.1 研究结论第42页
    6.2 研究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操纵应计能否帮助企业缓解融资约束?--基于投资之前可操纵应计的分析
下一篇:相互扶持:集团内部抵御货币紧缩政策的证据--基于商业信用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