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其突变体蛋白对芳香族污染物清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7页
    1.1 动物生境中污染物及其危害第12-14页
        1.1.1 空气中的污染物及危害第12页
        1.1.2 土壤中的污染物及危害第12-13页
        1.1.3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与影响第13-14页
    1.2 水生生境污染物的清除方法第14-16页
        1.2.1 物理法第15页
        1.2.2 化学法第15页
        1.2.3 生物法第15-16页
    1.3 野生动物生境中污染物的清除——生物酶法第16-19页
        1.3.1 酶第16页
        1.3.2 过氧化物酶第16-17页
        1.3.3 过氧化物酶特点和应用第17-19页
    1.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过氧化物酶第19-24页
        1.4.1 透明颤菌第19-20页
        1.4.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第20-22页
        1.4.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功能第22-23页
        1.4.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应用第23-24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24-27页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页
        1.5.3 课题的创新点第25-27页
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制备第27-36页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第27-29页
        2.1.1 实验材料第27页
        2.1.2 实验药品第27-28页
        2.1.3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2.1 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的制备第29页
        2.2.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质粒的转化第29-30页
        2.2.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质粒提取第30页
        2.2.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大肠杆菌的表达第30页
        2.2.5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纯化第30-32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2.3.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2页
        2.3.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纯度的验证第32-34页
        2.3.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氧化态的制备第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制备第36-43页
    3.1 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第36-37页
        3.1.1 实验材料第36页
        3.1.2 实验药品第36页
        3.1.3 实验仪器第36-37页
    3.2 实验方法第37页
        3.2.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质粒的转化第37页
        3.2.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的质粒提取第37页
        3.2.3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第37页
        3.2.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氧化态的制备第37页
    3.3 实验结果第37-42页
        3.3.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纯度的验证第37-40页
        3.3.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突变体氧化态的制备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对亚甲基蓝的清除第43-53页
    4.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第43-45页
        4.1.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的浓度检测第43页
        4.1.2 基本酶活性的检测第43-44页
        4.1.3 亚甲基蓝的清除第44-45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4.2.1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的浓度检测第45页
        4.2.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第45-46页
        4.2.3 亚甲基蓝的清除第46-52页
    4.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5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及突变体对生境中苯系物的清除第53-67页
    5.1 苯胺的清除第53-54页
        5.1.1 温度对苯胺的清除影响第53-54页
        5.1.2 不同pH对苯胺的清除影响第54页
        5.1.3 苯胺的清除效率第54页
    5.2 苯酚的清除第54页
        5.2.1 温度对苯酚的清除影响第54页
        5.2.2 不同pH对苯酚的清除影响第54页
        5.2.3 苯酚的清除效率第54页
    5.3 2,4,6-三氯苯酚的清除第54-55页
        5.3.1 温度对2,4,6-三氯苯酚的清除影响第54-55页
        5.3.2 不同pH对2,4,6-三氯苯酚的清除影响第55页
        5.3.3 2,4,6-三氯苯酚的清除效率第55页
    5.4 2,4,5-三氯苯胺的清除第55页
        5.4.1 温度对2,4,5-三氯苯胺的清除影响第55页
        5.4.2 不同pH对2,4,5-三氯苯胺的清除影响第55页
        5.4.3 2,4,5-三氯苯胺的清除率第55页
    5.5 结果与讨论第55-65页
        5.5.1 苯系污染物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的选取及生成物摩尔消光系数第55-57页
        5.5.2 污染物苯胺、苯酚、2,4,5-三氯苯胺和2,4,6-三氯苯酚的清除第57-65页
    5.6 本章小结第65-67页
6 展望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算子代数上的几类映射的研究
下一篇:具有某些局部性质的群的研究